第一章

宇宙的根本秩序

 

1)神二性性相之實體展開

 

1.神是二性性相之中和本體

 

a)神是中和之愛的本體

 

觀 察這宇宙,我們會發現萬事萬物皆通過陽陰二性性相的相對關係而存在。此原理適用於從礦物元素開始的所有事物:分子是由陽離子與陰離子結合而成的;植物的其 生存與繁殖是依靠著雄蕊與雌蕊的結合;二性性相的性質在動物界更是明顯,所有動物不論是魚類、鳥類及哺乳動物都是以雄性、雌性的樣式存在;循此脈絡最終出 現的我們人類,神最偉大的創造物,也是分成男人與女人。第一個男人亞當及第一個女人夏娃,是人類的始祖。二性性相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的呢?神為何要這樣 創造呢?(201–204, 1990.4.9)

 

神 創造男人與女人的目的是什麼?祂想要望著他們而獲得喜悅。神是男性還是女性呢?應該說祂既是女性也是男性。要是神只有男性的一面,祂會只想望著女人,而亞 當就只能活在陰影裡。所以,應該說因為在神裡面二性性相並存著,因此在同時望著男人與女人時祂才會感到喜樂。總結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說神是縱的存在,在 祂自體內存在著中和的二性性相,因而祂對男人與女人都有想要去愛的願望。神就是這樣的一位:祂需要男人也需要女人,而且無論去到哪裡,祂總是居於主體的立 場,是主體格,因此在格位上是屬於男性格。而對象立場的存在則是處於女性格的格位。(188–92, 1989.2.19)

 

神 是一位還是兩位?神只有一位。就只有這麼一位,那祂如何能同時進到兩個人裡面呢?祂是先進入這個人裡面,等到出來之後再進入另外一個嗎?不只如此,世上有 許多人,神怎麼辦得到從這麼多人身上進進出出呢?這是個問題。統一教會的《原理講論》教導神是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這就是原理。神是一位二性性相調和合一 的存在,這是很棒的結論。(41–290, 1971.2.17)

 

神是具有二性性相之男性格主體。那麼,祂像誰呢?祂像我們、像你也像我,祂就跟我們一樣。如此看來,「主體格」一詞必須以「對象格」作為前提才可能存在,這個詞涵蓋著這樣的概念。就是因為需要「對象格」,所以才會出現「主體格」這樣名稱。(124–83, 1983.1.30)

 

在創造原理的章節裡,只是簡單地說:「神是具有陽性與陰性之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當我們說神是中和主體時,這意味著什麼呢?神如何單單從陽性與陰性之中和主體的立場上得到喜悅呢?祂到底是以什麽爲中心而調和的呢?你們應該要知道神是以愛爲中心的中和性存在。(193–153, 1989.10.3)

 

神想要什麼?祂希望通過創造以及創造理想的成就來完成什麼意願呢?祂想要完成愛。神的願望是什麼?以原理的話來說,祂是二性性相中和的主體性存在。可以把上面所說的歸結如下:對整個被造世界而言,祂是男性格主體。(149–9, 1986.11.1)

 

什 麼是統一的根源呢?是什麼會使這麼一位孤獨的神處於喜樂的統一立場呢?以原理的話來說,神是二性性相中和主體的男性格存在,我們需要了解所謂神處於男性格 位是意味著什麼。凡是站在男性格立場的就是主體,也處於正的位置,而正不能沒有負。從這個觀點來思考,我們需要了解為何神能夠處於正的立場呢?那是因為愛 的緣故。

 

即使是絕對者神也想要在真愛面前完全服從。如果我們擁有的愛不是以一顆想要絕對順服、合一的心為根基的話,就不可能達到統一、和諧或協調。相反的,所有一切會因為沒有這樣的根源而散落。(195–20, 1989.11.1)

 

假 使說人類是神所創造的,那麼人類應該怎麼做才好呢?祂在創造自己心愛的對象時是盼望著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喜悅。那祂憑什麼而感到喜悅呢?有了愛祂就能感到喜 悅。即使是絕對者神也需要愛,不是嗎?即使是具有二性性相的主體神,也免不了需要一個愛的對象。祂在宇宙中創造所有萬物的理由就在這裡。(223–300, 1991.11.17)

 

只 有男女並不足以成就愛的理想,一男一女只是兩個存在,單單把他們連結起來還是無法成就愛的理想。在男女互相連結之後,必須有愛站在兩者的中央激發他們的情 感。假如我們追溯男女在愛中結合一體的行為起源於何處,我們就會恍然明白那是源於神的二性性相。神自體裡陰陽的合性體展現在被造萬物的相對關係中,神希望 祂的愛的對象能比自己更優秀的原因就在這裡。(210–317, 1990.12.27)

 

因 為統一教會的創始人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所以能夠作出精確的結論:「神是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當從右邊來看,祂是一位男人,從左邊看,則是一位女人。這不 正是二性性相的意義嗎?從上面看祂像男人,而從下面看祂像女人。只有在呈現出這種樣相時男人和女人都會滿意地說:「真好!」(139–56, 1986.1.26)

 

除 非出現一個信仰者,他能夠明確地提出原因、過程及結果都完全符合科學邏輯的理論,否則宗教界將無法獲得拯救。統一教會的《原理講論》就是具有這種邏輯性。 原理中提到神是二性性相的存在,祂是主體而宇宙是祂的對象,因此,神是愛的主體,人類則是祂所創造之愛的對象。原理的說明以及所下的結論是非常合理的。神 與人之間這種根本關係因著愛的力而持續不輟,也因著愛的力而超越歷史且與永恆的世界連結。此愛的作用持續千年萬年而不止,其他形式的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 變弱,唯有愛的力量永不減少。(219–178, 1991.8.29)

 

正 如神是以愛為基礎合成一體一樣,統一教會也具有這樣的概念,因此,統一教會能為全世界帶來合一。然而基督教的想法就不是這樣,他們認為「神是絕對而且全能 的,沒有祂做不到的事」。這是個錯誤的觀念。雖然神什麼事都可以做,但是根據原理,愛是必須由兩個存在才能成就,因此,神才會以二性性相的狀態存在,同 時,當此條件成立時才有可能成就愛。(224–155, 1991.11.24)

 

如果神是二性性相的中和性存在,那麼此中和性存在的中心會是什麼呢?是愛。即使是神也把真愛作為其存在的基礎。(193–303, 1989.10.8)

 

神有怎樣的樣相?正如原理所說明的,神是調和統一之二性性相的主體者,此主體的本質是愛,絕對的愛。(136–37, 1985.12.20)

 

《原理講論》是如何描述神的?《原理講論》說:神是二性性相中和的主體,也是愛的主體。務必要把「愛」這個字加進去。(223–160, 1991.11.10)

 

神按照祂的二性性相創造了亞當與夏娃。為了要成為此中和主體,祂要以什麼為中心呢?應該以愛爲中心。而對於整個被造物而言,神是站在男性格的主體立場。(194–64, 1989.10.15)

 

神爲什麼創造人類?對此,我們需要先回答以下這個根本問題:我爲什麽會生在這世上?神是愛的主體。《原理講論》說神是二性性相的中和性存在,然而至今沒有提到祂也是一位以愛爲基礎的統一性存在。因此,在說明神的時候應該加上一點:祂是以愛爲中心的統一性存在。(223–268, 1991.11.12)

 

男人與女人的愛和生命的起源在哪裡?豈不是在神裡面嗎?神是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同時也是愛的根源。在《原理講論》中應該加上祂是真愛的根源這句話,必須把神是真愛的根源這一點加進去。除了我之外,其他人不可以修訂《原理講論》,你們明白嗎?(224–228, 1991.11.24)

 

問 題是神存不存在。如果神存在,那祂與人有什麽關係?假使神要與人建立關係,祂就必需是一位人格神,我們都充分了解這個事實。為了成爲人格神,祂必須像人一 樣。就如同人有心和體,創造人類的神必須和人一樣,如此才能成為與人類享有共同目的的真存在。二性性相的概念就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167–243, 1987.7.21)

 

如 果說神是人格神,那麼祂像誰呢?神是亞當與夏娃的中和體,是二性性相的主體,但祂並不是將男性與女性胡亂地結合起來的存在。雖然祂是合性體,卻擁有主體的 格位。在無形主體者神的面前,男女應合性一體化而成為神的對象,這是亞當與夏娃以及全人類為了完成創造理想而必須做到的事。(166–208, 1987.6.7)

 

過 去東方哲學不知道有一位人格神,不曉得有這樣一位神的存在。他們談論陰與陽,但是這種模糊的陰陽概念不能充分表述具有人格的原存在。這位神必須具備根源性 的一切,祂必須是擁有男人與女人之一切屬性的根本,如此才能說明人類為什麼會生成今天這個樣子。這樣看來,統一教會所教導的二性性相理論真是了不起。(145–196, 1986.5.4)

 

2.宇宙被造為相似於神的二性性相

 

如 果有一位神是宇宙的根本,我們就可以推演出這一位神應該具有主體和對象的概念。因此,我們得到如下的結論:統一教會《原理講論》上所說的二性性相真是個了 不起的名詞。在主體和對象開始授受作用之處,就有存在的生成與延續。因為宇宙是以如此的起源者為基礎而創造的,所以,宇宙萬物都是以相對的二性性相存在, 並通過授與受的作用而連結彼此間的關係。(106–296, 1980.1.13)

 

被造世界相似於神的形像。我們知道所有被造物都是以神的二性性相展開的分立體,而且以主體與對象以及上與下、前與後、左與右等立場與它們的相對者連結關係。被造物在環境體系中擁有這種關係的目的是什麼?整個被造世界是以愛爲其目的而運作的。(106–57, 1979.12.9)

 

主體和對象來自何處?一定有個使主體與對象生成的基礎,統一教會稱這基礎為二性性相。主體和對象並不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必定有一個來源,它的根源就是二性性相,其中涵蓋著本性相與本形狀。(33–36, 1970.8.2)

 

除非有主體和對象相互作用,否則不會産生能量。能量不可能憑空生成,必須要有主體和對象的作用。當您站在對象立場而感到喜悅或悲傷時,一定是有個主體讓您感受到這樣的情緒。所以,統一教會所教導的《原理講論》中有「二性性相」這個名詞。(21–344, 1969.1.1)

 

根據原理,神是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祂的主體立場是憑什麼而樹立起來的?是因著愛的關係而樹立起來的,所以,必須要有橫的基台。神希望在許多方面擁有刺激性的基台,於是祂將自己擴展開來創造了這個被造世界。(193–217, 1989.10.4)

 

所有的種子,都是兩半被包在一個外皮裡。豆子也是分成兩半,因爲神是宇宙的起源,所以它們的形狀若不像神,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種子。(53–232, 1972.2.28)

 

生 命的種子總是由兩半組成,這是天地間的原理。神是具備二性性相的人格性存在,這些特性就是種子的根本。種子裡有胚芽,其中各個部分有的將成為根,有的會成 為芽苞。換句話說,在它裡面具備著將來生存發展所需的一切的要素,它的設計創造就是如此,把它放在地上不去管它,也可以長出完美的實體樣式。(262–147, 1994.7.23)

 

因爲神是二性性相的存在,所以我們人類也具有二性性相。所有被造萬物也都擁有陽與陰的二性性相。當神、人類和萬物連結起來的時候,就會出現七數。有縱的三階段,而橫的展開的話,就形成四位基台。當三數和四數和諧地合成一體時,就形成七數,因此,七數是創造目的完成之數。(26–187, 1969.10.25)

 

宇 宙中所有事物都由陽與陰所組成。分子就是如此,它是由陽離子和陰離子組成。一切萬物皆以相對關係而存在。原子是由質子和電子構成,這就顯示出宇宙的形成是 根據怎樣的模式。植物有雄蕊和雌蕊,動物有雄性和雌性,而人類則有男人和女人。所有存在都是以相對關係為基礎而存在。如此說來,所有存在都必須在一個系統 裡連結某種秩序的關係。又因爲神是主體,所以一切存在皆以祂為中心的秩序體系裡受到節制。若沒有建立起一個按照祂的創造理想而形成的相對圈,神就無法從被 造世界中獲得喜悅。(247–183, 1993.5.9)

 

統 一教會所提出神是二性性相之中和主體的說法,正是一種根據科學分析的結論所獲得的無可否認的真理。所以,當主體與對象完全合一,神的權能就會永遠與他們同 在。沒有主體或者對象就不可能產生力量。那麽,神又是怎麼存在的呢?因為神自體裡存在著主體與對象,神就是藉著兩者間的授受所產生的力而永存。(39–166, 1971.1.10)

 

原 理中講到二性性相,爲什麽要有二性性相呢?如果沒有二性性相,宇宙間就不可能有和諧。正因爲有了二性性相,彼此間可以進行授受;其中一方像骨頭,另一方像 骨頭上的肉,藉著彼此間的授受互動,可以生成新的樣相。由於神擁有本然的二性性相,所以必然會產生祂的對象世界。由此可知,爲了使宇宙萬有顯現出千變萬化 的美,二性性相是不可或缺的。(27–340, 1970.1.1)

 

根據原理的說法,使一切事物連結起來的就是萬有原力。神二性性相的要素進入宇宙萬有中,形成了萬有原力。這原理適用於每一個層次的被造物。(293–11, 1998.5.1)

 

男 人身上可以找到某些女人的屬性,而女人也擁有男人的屬性要素,所以在她的精神世界裡有男人可以居住的空間。因爲神有二性性相,所以可以居住在男人裡面,也 可以居住在女人裡面。同樣的道理,雖然丈夫只顯示出男性特徵,卻能夠駐留在妻子的心中,因為妻子裡面有二性性相的要素。同時,妻子也能夠駐留在丈夫的心 中。如此一來,他們便成為一體,無法分離。(256–58, 1994.3.12)

 

亞當和夏娃是男人和女人的始祖,換句話說,他們是男人和女人的種子,他們各為種子的一半。種子都由兩個一半包藏在一個種皮裡,因此是神和宇宙的象徵。在中和的神裡面有二性性相,而在它們裡面則有胚芽、種子和核。(253–249, 1994.1.30)

 

因為神是無形的主體,所以祂必定需要實體對象圈以及絕對的有形實體,這是十分合理的結論。所以,神以二性性相的樣相存在,目的是為了通過創造把自己無形的內性展現為有形的實體。

 

以這個觀點來觀察宇宙時,我們就可以明白連礦物界也通過主體和對象之間的關係來運作。以分子爲例,陽離子和陰離子就是展現出這種主體和對象的關係,同樣的道理,原子的質子和電子就是主體和對象。(228–140, 1992.3.27)

 

神 由二性性相所組成,也就是說神有女人與男人的屬性。神把祂自體裡所有的男子屬性集合起來創造了男人,而把所有女子的屬性集合起來創造了女人。如此一來,自 然就會分為主體和對象,當主體和對象互相做授受作用時就會再次合成一體,這就是統一教會的《原理講論》中所說的正分合作用。我們教會的這個偉大的原理,有 一天將會在哲學界及宗教界成爲一個重大的議題。(41–290, 1971.2.17)

 

神創造人類是為了成就愛,並完成愛的旨意。(293–158, 1998.5.25)

 

人類被造爲神的兒女,因此在每一個層面都相似於祂,神把自己裡面的一切毫無遺漏地完全展現在子女身上。

因此,統一教會所提出的二性性相的說法,是過去聞所未聞的驚人內容。「二性性相的中和主體」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呢?其中包含著天地間所有的原理。(144–236, 1986.4.25)

 

當 一個人獨處時,便無法發揮愛的作用。以兩個人的合一為基礎,愛可以發揮提升他們到更高次元的作用。宇宙中的萬有全都被創造為要與愛的理想調和,然而不通過 成雙成對的這道門就不可能發揮愛的作用。所以,為了實踐愛的理想,神不得不把萬物創造為成雙成對。因此,我們才會把二性性相這個名詞加到原理中。(177–271, 1985.5.20)

 

當我們歸納世上的萬事萬物以找尋適用於整體的根本原理時,會發現一切存在皆通過連結主體與對象的關係而得以生存及發展。簡單地說,存在與作用是因為有了主體與對象的關係才成為可能。統一教會就是根據這事實來瞭解二性性相的概念。

 

那 麽,二性性相是靜止不動的嗎?是停頓著還是在運動中?若是在運動中,其理由為何?二性性相為何會在運動中呢?其運動是爲了招致損失,還是爲了創造更有價值 的事物呢?如果存在著某種原理的作用,使得種種運動與作用必定會導致損失,那麼,我們想要達到理想或夢想的所有行動勢必將歸於徒然。如果運動或作用會使我 們遭致損失,那麼,這些作用將會愈變愈小,直到全然停止。但如果這些小小的作用在啟動時是帶著創造出利益的期盼,那麼,就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得愈來愈 大。(125–72, 1983.3.13)

 

神 只是個單一存在,但是,因爲祂是二性性相的主體,所以或許在祂自體內的思維裡可以感到愛;祂或許可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我的這部分可以站在男性格主體的立 場,讓那部分站在女性格對象的立場」,並因此而感受到愛的刺激。但是,祂卻無法感受到獨立存在的一男一女在愛的關係裡交融時那種程度的刺激興奮。

 

所以,當神看到祝福後的亞當與夏娃沈醉在激情的愛裡以至於顧不得祂時,作為愛之主體的神也不會感到懊惱,爲什麽?因為神是主體者,當亞當夏娃結合成一體時,祂可以從這樣的對象身上感受到喜悅,而且,如果他們體驗到的愛價值愈高,祂就愈覺得幸福。

 

這豈不就是神創造人類之愛的首要法則嗎?因此,若沒有接受這種愛的教育,人類就無法進入那樣的境界。(51–173, 1971.11.21)

 

一 般來說,在作用當中,力會越來越弱,但是唯有愛的力會越作用越強。凡是能夠往外無限擴散的必定在其自體內蘊藏著無限凝聚的能量,所以會把其他事物吸攏過 來。所以,這個存在本身必須擁有內在的授受作用所引發的能量。我們引用了這樣的邏輯推理,因此統一教會所教導的二性性相理論的確可以用來說明任何情況與事 例。文老師運用自己的智慧領悟了這一切事物。(164–87, 1987.4.26)

 

真 愛多麽美妙呀!神本身也是為愛而生,祂是因爲愛而存在的。聽到這說法你是否感到振奮?「看吧,文牧師說神是為了愛而誕生的。」請把握住神,並試著對祂進行 分析,我對神一路分析下來獲得了祂有二性性相的結論。在二性性相當中還有二性性相吧?在各位身體裡豈不是也分泌著男性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嗎?如果對這點還 不確信的話,那麼去醫院檢驗看看吧!各位能夠與每個人對應的理由正在此。(222–179, 1991.11.3)

 

爲 什麽在創造原理中會有二性性相?主體與對象又是什麼?當人們對這些根本問題經過鍥而不捨的探究之後,總會來到一個再也無法追問下去的地步,到那時,他們就 得回到這裡。對這個問題不論探究得有多深,也都必須調頭往回走。這樣的過程重複了千年萬年之後,他們會因為江郎才盡而不得不認輸說:「啊,能夠走的就只有 這條路,再找另一條路也是白費心思。」這時,他們才會對原理有所確信。因此,原理是永不改變的。(173–127, 1988.2.14)

 

3.愛是神創造宇宙的動機

 

當 我們思考到天和地的存在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是依據某種根源性的力量而生成時,我們可以據此而推論出,在它們的背後必定有一位能夠推動天與地的更高次 元之中心主體。也就是說,有一位創造它們之本然力量的推動者。我們稱處於此立場之存在為神;因我們來自不同的民族,說著不同的語言,所以會用不同的名稱來 稱呼祂,但這並不成爲問題。總之,此宇宙中必定有一個中心者。在這個動態之客觀世界的中心處,必定有一個保持千萬年不動的中心存在,雖然其他的事物都在移 動或是作用著,這個中心卻不隨著移動。(154–298, 1964.10.5)

 

在探究宇宙的起源時,我們會面臨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神是如何生成的?祂是經過如何的過程而存在的?祂存在的目的又是什麼?祂都在做些什麽呢?這些都是我們會想到的問題。現在不是盲目相信基督教教理的時代了,不經思考就相信神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在經過推理得到這個結論之後,我們接著要思考的是神的內性、就祂的旨意而言祂與世界有怎樣的關係,以及神的性相與形狀之間的關係,這等關係是有待我們去思考的重要議題。(191–13, 1989.6.24)

 

人 不可能成爲第一存在,不管我們有多偉大,也不可能成爲原因性的存在。我們會不變地站在第二存在的立場,也就是結果性的存在。那麽,宇宙的原因性的存在是什 麽?若有神存在,那麼,祂會是原因性存在同時也是絕對性的存在。那麼,這位絕對者需要的是什麼呢?祂會希望以什麼為基礎與人類和被造萬物連結關係呢?這是 個根本問題,是神學和哲學必須處理的重要議題。我們所要提出的問題是,能夠使神和人,也就是原因和結果連結起關係的是什麽?(198–283, 1990.2.5)

 

神 的存在目的是什麼?又是經歷如何的過程而存在?祂是因著愛而存在。宇宙的根源是怎樣形成的?愛的種子被神所吸收成為其對象,神因此而具有了性相與形狀。此 過程的發生是以什麽爲中心呢?以愛爲中心。你們的存在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們經由父親與母親的愛而得到生命的種子,這個單細胞長大成為你們現在的樣子,神也 是經由同樣的方式成為如今的祂。祂的眼睛、鼻子及每一個面貌特徵都是這樣形成的,祂跟我們完全一樣。(207–27, 1990.10.21)

 

真愛始於最深之處,若是這樣,那真愛的起源是什麽?是神。神的英文字(God)讀音跟韓文冠(gat)的讀音一樣,那是古時候貴族所戴的頂冠。冠是戴在一個人身上的最高部位,跟這個英文字的意思一樣。

 

仍待解決的問題是神的性相和形狀是怎麼分的。宇宙的起源在何處?是怎麼生成的?我們應該提的問題是:神是怎樣生成的?您見過神嗎?祂是經過怎樣的過程而存在的呢?各位又是怎樣產生的?總和宇宙一切要素之精華為材料而生下的就是各位。(207–24, 1990.10.21)

 

愛 的中心是什麼?那必定是神,祂是宇宙生成之前就已存在的唯一、永遠而且不變的一位。愛是心情的流動,是內在心情的流動,發而為外的實體展現。因此,神的本 質是心情。神是調和的存在,正如在本體論裡所談到的,祂是宇宙生成的根本原因。無須贅言的,宇宙的生成指的就是指神的創造過程。

 

那 麽,神如何能夠創造宇宙和人類呢?因爲神擁有心情。有心情的地方,才會有生命的出現;有生命的地方,才會有生成的過程(創造)。創造事工的背後必定有目 的,因為心情的本質原本就是指向目的完成。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說,創造目的就是為了帶給神心情滿足的喜悅。這喜悅來自被造世界,尤其是來自最相似於神 的人類。

 

因此,神想要創造的是相似於祂的愛和創造性的人與國家。從人類也追求這些東西的事實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點,因為人類的理想不外是熱切追求一個堂堂正正地屬於我們並帶給我們喜悅的世界。(65–258, 1972.11.26)

 

宇宙的起源是什麽?在宇宙産生之前有什麽呢?神嗎?就只有神嗎?愛看得見嗎?愛沒有具體形狀,那麽它在哪裡呢?愛是無形的概念。即使對神而言,愛也只是概念。你們要知道即使對神而言,愛也僅僅是概念。(293–132, 1998.5.26)

 

神爲什麽要創造呢?是因爲愛的緣故。單獨的存在無法完成愛,必須要有主體與對象。蘊藏在一個人自體裡的愛是縱向的愛,還沒有實體的展現。(193–303, 1989.10.8)

 

身 為絕對創造主的神還欠缺什麼,使祂不得不去創造人類的?既不需要黃金、知識,任何東西都不缺的全能的神,到底需要什麼而使祂必須去創造人類呢?換句話說, 創造的根本動機是什麽?神的創造不是爲了權力、知識和財物,而是因為祂沒有實體的愛的對象。也就是說,單靠祂自己,神無法成就愛。因此,創造天地背後的根 本動機是為了愛。(149–149, 1986.11.21)

 

神 爲什麽創造天地?全能的絕對者因為缺少什麽而必須創造人類?祂是爲了愛而創造人類的。因為若沒有對象,就不可能實現愛。如果在一個沒有對象的地方使愛運 作,就一定會造成損失。而一切存在都有保護自己的本能,因此,如果擺在前面的路途註定會遭致損失,那麼,任何存在都不會採取行動。儘管乍看之下愛似乎不存 在,但只要對象出現,它就會騰躍而出。愛存在於神自體內,但是當作為主體的神獨處時,那愛也不會顯現。能夠把愛從神裡面曳引出來的對象就是人類。(60–76, 1972.8.6)

 

全能而且無所不在的神缺少了什麽致使祂不得不創造人類呢?祂需要錢財、金條和鑽石嗎?這些東西祂多得不得了。那麽,神需要知識嗎?知識祂要多少就有多少,畢竟,神是知識之王。那麽,祂欠缺權力嗎?對神而言,有沒有權力並沒有什麼差異,神所缺少的是愛。

 

愛只有在相對關係中才會被建立起來。如果神不需要愛,那麼祂就無法與被造世界和人類建立起關係了。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假若祂不帶著愛來與被造世界連結,那麼,祂與被造世界就沒有任何關係了。是故,祂把愛定為標準。(121–100, 1982.10.24)

 

神 爲什麽創造天地?那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即便神是絕對者,當祂獨自存在時就不可能獲得喜悅;即使有喜悅感,也不能帶給祂任何刺激。不論這位絕對者多麼大聲地 宣稱:「我是絕對者,我是愛與生命的主人。」祂也無法獨自體會到愛的刺激。換句話說,神無法感受到天地就在祂自體內的那種喜悅的刺激。(38–152, 1971.1.3)

 

如果神腦子裡想的只是祂自己,那麼,祂會創造這個宇宙嗎?創造需要投入龐大的能量。任何藝術家都盼望創造出最偉大的傑作,他會不惜嘔心瀝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作品裡。只有完全投入,才能創造出完美的傑作;當他投入到不能再投入時,才會產生出傑作。

 

創造的啟動以及持續必須要有能量的投入,不投入能量就不會産生出任何東西。當神想到,在完全投入的地方才會產生完美對象的這原理時,作為主體的祂便投入自己的一切來創造了對象。藉著創造,神展開了不是為祂自己而是為祂的對象而存在的行動。(78–111, 1975.5.6)

 

創 造牽涉到能量的投入,那麼,到底投入了多少?你們或許認為神太初創造時所說的話,「神說要有光…神說要有空氣…」這種創造場景對祂而言就像玩一場遊戲似 的,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是那樣。祂把真生命、真愛和真理想完全投入在那些被造對象身上。同理,對於自己沒有付出精誠或是投入心血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也不會 去愛惜它。

 

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創造之前和創造之後的心境是截然不同。一個人在對象創造之前只會想到自己,但是一旦展開創造,就會開始爲了對象而活,因為從那時起你會想,自己是為了對象、為了兒女而存在,不是為了自己。(69–81, 1973.10.20)

 

神在創造人類時,想要讓愛的對象比自己更優秀,為此,祂不停地投入,使自己所有的無形要素能夠完全地實體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只有在完全投入然後忘掉,才能發現真愛的起源。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是宇宙存在的根本原理。(203–197, 1990.6.26)

 

一 個人若想擁有愛,就需要不斷地給予然後忘掉。那麼,爲什麽人要擁有愛呢?那是因爲愈是付諸愛的行動,不僅不會變小,反而是越愛越大。按科學的道理來說,任 何物理現象是越行動、越作用就越消弱,不是嗎?在物質世界裡,越是作用、越消耗能量就會變得越消弱;但是在真愛世界裡是越運動越大。因爲神知道這個情況, 所以神能夠以真愛爲基礎展開創造。(237–127, 1992.11.13)

 

宇 宙是怎麼開始的?從神看來,是從爲別人而活,也就是從投入並消耗自己開始的。那麽,一個人消耗自己而創造對象的目的是什麽呢?確切地說,為對方消耗自己所 得到的成果是愛。只要能夠擁有愛,他們是不會在乎自己消耗了多少。愛就是以這樣的概念為基礎,因此,神根據這概念開始祂的創造偉業,結果,祂並沒有遭到任 何損失。投入是一種損失,但是神為什麽還會那樣做呢?因為愛裡面存在著一種足以填滿所有事物且綽綽有餘的能量;因此,儘管神消耗並且投入了自己,祂卻得到 了愛的回報。真愛之奇妙在於它不會因為你的付出而削弱,相反的會使你因而更加壯大。

 

如果道理不是這樣,而宇宙間運行的真愛是會使人削弱的原理,那麼,神早就因為投入自己而消亡殆盡了。但事實上,正好相反,真愛是當你投入越多,就越多可以投入。(237–124, 1992.11.13)

 

愛 的本質內潛藏著創造能力,所以愛不會使人衰竭。當你擁有愛的心情,則不論你投入且消耗掉多少能量,在你裡面仍然有愛的力可以補足那些消耗,所以,不會感到 精疲力竭。因此,即使再困難痛苦的道路,你也不會厭倦。如果討厭就不可能行走這條路了。所以也在愛的道路上,永遠不會有厭倦之心;在真愛的路上,也絕不會 厭倦。在神的本質中,沒有敵人的概念,也沒有惡的概念,因為那是真愛的中心。(237–130, 1992.11.13)

 

你 必須以神的創造理想爲中心,投入,投入,再投入。當投入時,會形成一個迴路。以空氣為例:在高氣壓和低氣壓之間,會形成中間氣壓區,你若站在中間氣壓的位 置向低氣壓區釋出能量,就會從高氣壓區獲得滿滿的補充。只要付出,即使他不呼求,神也會降臨。因此,想要百分之百以上付出的人會得到神的填滿。這是宇宙的 原理。因為完全投入然後忘掉,就會形成與永遠的運動連結,以這基準,出來永生的原理。

 

永生,永遠的生命,除此之外,還能從哪裡導出統一原理呢?當爲別人而活時,不是會形成一個迴路嗎?往哪裡去呢?你會往上升。如果你生命的理想道路是去流通並大大往外擴散,那麼,天的傳統就會散播出去。如此,神就不得不把雙腳搭在正向上提升的亞當與夏娃的肩膀上了。(205–95, 1990.7.7)

 

神爲什麽存在?又爲了什麽目的存在呢?是因爲愛而存在。因此,需要愛的對象。全知全能的神需要創造祂的愛的對象。直到如今我們不曾瞭解過什麼是創造理想的本質:創造的過程是以愛爲中心開始的。因爲有愛,整個被造世界才會得以生成。(208–235, 1990.11.20)

 

神希望擁有一個可以完全投入祂自己的世界性基台。神渴望建立一個祂付出時誰也不能指控,而且接受時也不需要樹立條件之自由、和平和幸福的世界。神盼望建立這樣的世界,讓所有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13–249, 1964.4.12)

 

是愛在先,還是生命在先呢?是愛在先。儘管地球是源自於生命的本源者神,我們也不認為生命是在先的,愛還是在先的。(86–79,1976.3.7)

雖然神創造天地是由創造生命開始,但是該生命的本源與動機是愛。換句話說,因爲有愛,才會有生命。(86–79, 1976.3.7)

 

什 麼是世界第一?神是世界第一。我們應該上升到那個位置。到那裡做什麽?以祂的愛爲中心,宇宙可以成為我們的宇宙。各位都有自己的抱負吧?為了滿足那樣的抱 負與渴望,僅憑自己擁有的知識、權力或金錢是達不到的,只有愛才能達到那要求。這就是統一教會原理的精髓以及人生哲理的基礎。過去你們並不瞭解這內容,其 實是相當簡單的內容。(144–132, 1986.4.12)

 

 

2)主體與對象構成的宇宙

 

1.成對系統是宇宙的存在法則

 

被 造萬物,不論是礦物界或是植物界,都具有理想的共通基礎,那就是以愛爲中心的主體與對象的關係。被造物是結果性的存在,若沒有原因性存在,就不可能生成。 我們稱此原因性存在爲神。因此,在以神爲中心的愛的領域裡,不論是東西南北、上下前後左右等哪個方向,一切存在包括基本元素與礦物都必須以成對系統,也就 是主體與對象之相對關係而存在。如此,它們才能始終保持和諧與圓融。整個被造世界包含礦物界、動物界、植物界和人類都通過這樣的系統生存。(173–35, 1988.2.1)

 

被造世界原本是以人為中心並且以人為範本而創造的。天地萬物被造為必須以人為中心互相對應,並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聯體。所以,整個被造世界,也就是說礦物、植物和動物界裡的每一樣存在都是成對的。

 

縱的關係和橫的關係就是以此連結成一體。被造物皆以成對系統爲基礎而生存著,並且以各種形式的作用與活動方式,在找尋理想之愛的過程中,提供給人類最佳的教材。(173–211, 1988.2.18)

 

所有被造物都以主體與對象之成對系統而存在。爲什麽?因為愛是絕對的,所以為了以絕對的愛為中心授受合一,它們就以主體、對象之成對系統存在。萬物沒有一樣不是按照這原理被創造的。一切存在都是因為愛而誕生的。(209–89, 1990.11.27)

 

主體與對象的關係是宇宙固有的特色,一切存在順應此原理而存在。因此,我們可以推知宇宙是基於成對系統的概念而創造的。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萬物皆以愛為基礎按此方式存在,並通過愛的關係而得以繁延下去。

 

礦物是以陽離子和陰離子彼此授受而存在。植物是以雄蕊和雌蕊的關係而存在,動物也是以雄性和雌性爲基礎而存在。(207–9, 1990.10.21)

 

在 礦物界裡的元素中,也可以發現成對的陽離子和陰離子。在實驗室裡,不管如何努力的使它們融合,但化學週期表上的一百零七種元素也不是隨便就能產生反應的。 然而,若有合適的對象,即使是神也無法阻止它們融合,這些內容你們都知道了吧?所有存在都涵蓋在成對系統裡,礦物、植物和動物都一樣。依據陰陽的原理,一 切被造物都以偶對方式存在。(203–295, 1990.6.27)

 

這世上的所有存在都具備是成對的,因爲都具有這種特性,所以不論是礦物界、植物界或者動物界,為了叫它們統一,就必須以主體與對象之愛的關係為基礎彼此連結關係。(189–190, 1989.4.6)

 

如 果有愛,則不管到哪裡都會受歡迎。這就是為什麼宇宙是由以愛為基礎的成對系統構成的理由。礦物界是以成對構成的,植物、動物也都是成對系統,不是嗎?這種 成對的基礎是什麼?雖然它們的等級有差別,但都是以縱的愛爲基礎。不論在哪裡都一樣,即使彼此的層次不同,但都是以彰顯這浩瀚宇宙中的愛爲中心。所有存在 皆在橫的層次上據有特定的位置,因此都能在宇宙中自己所屬的特定位置上,以偶對的立場彼此建立和諧的關係。這些都是因為愛而出現的現象。(198–304, 1990.2.5)

 

整 個宇宙通過成對系統的結構而彼此連結,即使在礦物界也是這樣,萬物都是通過正與負在作用著。雖然地球有重力作用,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一塊磁性強的磁鐵的 吸引力,有些地方比地球重力還強。雖然不是強到眼睛可以看得見,但所有元素也都是正與負的作用。當電流通過電路的陽極與陰極的時候,會發生某些明顯的作用 現象。成對系統的中心是什麼呢?其中心是以原理方式連結這兩個要素的中心軸,這就是愛的軸。

 

因此,礦物界的化學元素都是按照吸引的法則而融合在一體,互相排斥的元素就無法合在一起,即使神下命令也沒有用,實驗室的主任花上千年的努力,也沒有辦法把它們湊在一起。(197–164, 1990.1.13)

 

如 果把愛抽掉的話,宇宙萬物就無法存活,它們都是在成對系統內存活的。昆蟲世界裡也是有雄有雌,不是嗎?有時你到花園去挖土看看,你會發現土裡面有很多昆 蟲。這些萬物雖然有些看不見,卻都是以雄性與雌性存在,繁殖並養育後代。它們甚至通過感官的互動彼此交談,公的和母的是多麼地互相關照著。出現這種現象的 根本原因何在?昆蟲世界裡面也有愛嗎?公的昆蟲跟在母的後面,母的昆蟲跟在公的後面,這是絕對免不掉的現象。(191–220, 1989.6.25)

 

礦 物世界也是成雙成對的存在,陽離子與陰離子彼此互相作用著。因此,如果這個化合物被真愛的力量吸引過來,那麼神也會被吸引過來,真父母與全人類也都會被吸 引,因為,他們都是同屬一個聯體的部份。一切萬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存在,不管其存在的層次如何,都是按照愛的天理而生活。(203–244, 1990.6.26)

 

神所創造的一切都是以成雙成對的存在。礦物界也是這樣,雖然層次較低,但也是遵循著成對的體制;陽離子與陰離子也以其互相結合的形式表現彼此間的愛。人類史上第一次,由我來到這世上,宣告此真理。

 

在人類歷史上,文牧師是第一人,首次提出了萬物之源的神本身,對真愛也是絕對的相信,絕對服從的說法。這不是一種觀念而是事實。因此,為了找尋真愛,神展開了創造。(203–103, 1990.6.17)。

 

即 使是微生物有它們自己實現愛的方式,它們也對自己能夠在以成對系統所構成的創造理想圈裡面,扮演它們的角色而感到自豪。它們在誇耀著說,雖然你們個頭大而 它們個頭小,但是能夠與你們合成一體,並且把自己的一部分給予你們,那麼,它們甘願永遠與你們分享它們自己。它們與墮落人類不同。一種化學物質的創造意味 著陽性與陰性要素相遇並且合成一體。與此相比,人類是多麼的愚蠢啊!事實上,人們根本相處不來,這是個大問題。(209–189, 1990.11.29)

 

看看世上萬物,都是以成雙成對的樣式存在的,我們則是萬物之首。神看的時候,祂 會說:「啊!你也跟我一樣,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孤單吧?」因此,這個宇宙可說是一個藏量極豐富的自然博物館,其中展示的每一件物品不管是屬於何種層次都是 按照理想的成對系統創造的;這個自然博物館,同時,也是一個愛的博物館。對此,你有什麼想法呢?和往常一樣,沿著路邊走下去,你看到路邊成排的松樹和無數 的楊樹,實際上卻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不是嗎?看著這些樹時,你應當能夠對它們說:「你們像我一樣,因為你們跟自己的愛的伴侶共同生活,在主體與對象間 進行著愛的授受!與你們相比,我自覺羞愧,因為我獨身而且過著墮落的生活。」

 

如果能夠普遍存有如此思考方式的話,那麼,即使是零落生長的植物也就有其價值了。如果人類能夠更有深度地看待這個世界,那麼,這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麗呀!無比可愛的世界,盡收眼底!神是愛的心情的神,因此,祂創造一個如此的世界,所以存在界都是雙雙對對的存在。(209–189, 1990.11.29)

 

宇 宙萬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存在,礦物也都是由陽離子與陰離子所組成的存在;相互排斥的化學元素,不管科學家再怎麼研究,也無法使它們合一起來。反之,互相融合 的元素在一起,那麼,不管用什麼方法都阻止不了它們的融合。所有萬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存在,那麼,什麼是偶對的中心呢?是愛。即使是植物,也藉著雄蕊與雌蕊 互相調和而結出種子。通過這個方式它們回歸到原本的狀態;只有在它們合一時,才能夠回到它們分開之前那種本然結合的狀態。這過程就稱為正–分–合作用。(198–112, 1990.1.25)

 

你 需要創造自己的環境圈,太陽、地球、空氣與水等都是神創造為祂的環境圈的一部分。在那環境圈裡必須要有主體與對象,因為那是存在所需的公式。所有被造物都 是成對性,不論是礦物、植物、動物與人類世界都是這樣。為什麼它們都是由主體與對象所組成?為了要完成真愛的緣故。沒有主體,人就不可能以愛為基礎達到完 成,這是公式。從古至今,在地上不曾出現過以這種方式達到完成的祖先。(293–225, 1998.5.26)

 

只有在男性與女性授受合一時,天與地才可能形成和諧。如果男女沒有合一,那麼他們便無法與成對系統形成的宇宙合一,也無法使天與地產生和諧,而且,他們將會被排除於那世界之外。(226–15, 1992.2.1)

 

人無法獨自存在,沒有一個使人可以獨自存在的道理。因此,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是以偶對的方式存在,為什麼它們會以偶對方式被造呢?那是為了愛的緣故。此愛又是怎樣的愛呢?它們持續存在是因為本然的愛,也就是能夠使神喜悅的真愛。(248–284, 1993.10.3)

 

宇宙當中沒有任何存在可以獨存,萬物都以主體與對象的關係而存在著。換句話說,它們都是被造為成對系統的一部分,今天人們對此事實卻都渾然不知。絕對信仰的概念乃源自此事實:宇宙是以成對系統為基礎而創造的,而此成對系統則是來自絕對的愛。(298–11, 1998.12.31)

 

當 我們仔細思考時,可以發現這世界是根據成對系統的原則所組成,不是嗎?在我們生存的環境圈裡充滿了偶對的事物,而毫無例外。偶對中的主體與對象應該保持良 好的平衡,否則,它們會各自滑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而使組合散了架。當兩者保持完全平衡,也就是說,當兩者營造了平衡的基礎,並且在這基礎上追求愛時, 這世界對他們而言將成為一個平整的平面,那時,整個宇宙就好似一片浩瀚無邊平整的大冰塊一樣。當兩者完全授受合一時,這個大冰塊不會有尖銳棱角的產生而會 形成球形。換句話說,冰體不會形成會阻礙其自轉運動的突出物。以這種方式運轉時,他們必定成為一個球體而且其重力力度會增強好幾倍。(144–213, 1986.4.24).

 

成 對系統乃源於主體與對象的概念,那麼,我們又為什麼需要主體與對象?主體與對象是為了愛而存在,因為有愛的概念,所以也就有了主體與對象;因為有主體與對 象,所以會彼此授受;有授受就會產生能量。今天科學家只瞭解了其中部分奧秘,因此,這些理論必須加以整合起來。是的,因為情況是這樣,所以會產生作用,在 作用發生之前必先要有主體與對象,而在有主體與對象之前,要有愛。由後往前推,可以做如下的解釋:若要有能量就必須有作用的產生,要發生作用就必定要有主 體與對象,在有主體與對象之前必需要有愛。(247–119, 1993.5.1)

 

在每一個環境裡必定要有主體與對象,因為,神所創造的整個世界是以成對系統方式存在的。道理很簡單,礦物界、植物界、動物界與人類世界都由成對系統組成,由低層次往高層次遞升,那麼,最高層次的例子是什麼呢?那就是男人與女人。(251–120, 1993.10.17)

 

在 有能量之前必定要有作用,但是,作用無法單獨產生,必須在主體與對象之間形成某種關係。必定要有主體與對象,宇宙是建立在成對系統的原理與公式上的。這就 是結論。看看,這世界是多麼單純。礦物界憑著成對系統而存在,事實上,一切存在都是如此。植物、動物與人類都憑著成對系統在作用著,神本身也有二性性相。 這是永恆的真理與公式。(299–154, 1999.2.10)

 

整個被造世界都是按照成對系統的架構形成的。因此,看、聽、說、觸、聞以及治理整個被造世界所用的五官也都具有這種偶對性,這樣才能看得見萬物。凡是不具備相對者的任何事物都會被驅逐出這宇宙、這個被造世界。(279–41, 1996.6.9)

 

一 切事物都是以主體與對象的成對系統方式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完全型都以偶對方式出現,因此一切事物都遵循著這原理。心與體,你認為哪一方比較接近良知、比較 接近善?是心而不是體站在善的一方;因此,如果你絕對遵循本心的意願,那麼,你就能夠進入天國,要是你遵循著體的意願,那麼,你必定會遭致毀滅、消亡、地 獄與沒落。(303–33, 1999.7.4)

 

2.主體與對象是愛的關係

 

仍 有待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個宇宙會生成。這是在宗教、學術與哲學等領域裡尚未獲得根本解答的問題。人類雖然是宇宙的中心,然而我們連為什麼人類會在宇宙 中生成的問題也無法回答。此外,礦物、植物與動物等三個界是以人類為中心分成三階段作橫的連結,這三個當中的每一界都屬於成對系統。直到現在為止,我們對 萬物為什麼都按成對系統方式來創造的這個問題,僅有個模糊的想法,但是精確來說這一切都因為愛而存在。(253–219, 1994.1.30)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因為一切被造物都源於愛,所以,為了尋找並完成愛,就必須有男性與女性。就動物而言,那是雄性動物與雌性動物;就植物而言,那會是什麼呢?是雄蕊與雌蕊;就礦物界而言,其男性與女性就是分子當中的陽離子與陰離子。一切存在都以陽陰的相對關係而存在。(273–91, 1995.10.22)

 

應 該怎麼做才會有作用的產生呢?作用的先決條件是存在某種形式的關係,但是,一個正元素與另一個正元素擺在一起不會有什麼結果,只有在這個正與一個負建立起 相對關係時,才會有作用的產生。宇宙中一切現象的起源,與其說是一種既存的力,不如說是源於某種作用,該作用隨後往整個世界擴散開來,這個作用不可能光靠 正的要素就能夠產生。作用是在正與負有授受的地方才會產生,因此,若要使作用產生的話必定要有主體與對象,這是我們的看法。因此,一切存在都有各自的對 象。(115–198, 1981.11.15)

 

即 使是一個非常小的東西都以陽性與陰性的方式存在,換句話說,它們是由陽性與陰性或正與負組成。分子由陽離子與陰離子組成;事實上,一切萬物都以主體與對象 的相對關係而存在。你們認為神喜歡什麼?祂創造了正與負、陽性與陰性以便使它們彼此相愛,由此看來,神喜歡通過這些看到愛的完成。什麼是宇宙的起源?是主 體與對象、是陽性與陰性。(278–100, 1996.5.1)

 

想 到宇宙的起源,我們可以明白,一切事物都是通過主體與對象之間的關係而生成。更深一層去探討,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需要有主體與對象的關係?這是為 了使作用能夠產生,而作用是運動的先決條件。其道理就是這樣。每一個存在都在不停的運動。你們也是在運動當中,不是嗎?在以主體和對象立場相對應的我與你 們之間,必定存在著某種交流與互動。(240–168, 1992.12.13)

 

正如電的情況一樣,在正負電荷相遇之處產生亮光,同理,任何主體與對象合成一體時他們就會發出宇宙性的亮光,他們像電一樣發揮作用。

 

在這個小燈泡裡面有正負電的連接點,但光靠這些點仍然不夠,只有在燈泡通過變電所與發電廠連接,換句話說,當這個處於結果立場的燈泡與起源立場的發電廠連結時,它才能夠持續地發出亮光,這是簡單的結論。(73–331, 1974.10.13)

 

宇 宙的根本與其說是能量,不如說是主體與對象的概念,宇宙的原點始於這個概念。因此,主體與對象應該擁有它們各自的位置。也就是說,必定要有主體立場與對象 立場;擁有主體立場的那一位就是神,擁有對象立場的是人類。為什麼神創造人類?因為作為主體的神不能沒有人類,只有在對象面前祂才能夠感受到刺激,被什麼 刺激呢?祂可以從真、美與愛當中感受到刺激,而這正是祂創造人類的理由。(67–50, 1973.5.19)

 

作為宇宙之根本的能量,也是在物質世界中通過與愛的授受樣式相似的作用而產生的。因此,所有存在物毫無例外的,必定都要形成主體與對象關係,否則,他們便無法存在於這世界。(48–9, 1971.8.31)

 

宇 宙的根本概念是什麼?即使是哲學家也不曉得此概念源於何處,它是源自真愛!神是為了愛而存在,祂需要愛,祂也是為了愛而存在。簡言之,神也是為了愛而成為 存在的。因此,甚至在宇宙生成之前,愛的概念就已經存在了。為了使這愛的概念得以完全,必定要有男性與女性、陽性與陰性。一切存在物就以這兩種形式存在 的。(247–119, 1993.5.1)

 

回 溯到宇宙起源的那一點來看,全人類與被造萬物都含有主體與對象立場。因此,一切事物都是為了自己的對象而生。沒有任何一個存在會沒有主體對象的,礦物界豈 不也是這樣嗎?在分子裡,陽離子與陰離子就是處於主體與對象的立場;就植物而言,那是雄蕊與雌蕊;至於動物界那是雄性與雌性;在人類當中,那是男與女。一 切存在都需要有相對的關係。(260–252, 1994.5.19)

 

什 麼是宇宙的起源?宇宙最初是從何開始的呢?它源起於愛。科學家相信宇宙是由能量所生成,他們瞭解到,由於發生了作用,必定有能量作為該作用的源始;如果有 能量,就能夠產生出作用。這麼說來,是先有相互作用或是先有能量?當一個男子在以男性立場成長時,愛的能量不會作用在他身上,作為一個男子他是通過男性作 用而成長的。他的心與體互動而使他長大成人,當他以充分成熟的男人立場遇到一個女人時,一種橫向的能量就產生出來。能量只能夠從相互作用中產生出來,換句 話說,在能量產生出來以前必定要有作用,那麼,這種相互作用源於何處?它源於主體與對象之間的關係。一切事物都受到這種主體與對象的關係所支配,就人類而 言,這種關係通過心與體而展現。

 

作為心的對象的眼睛,必須兩眼都對焦才看得見,鼻孔也是一樣,要一起作用才行。一切事物都以主體與對象的實體展現而存在。(247–119, 1993.5.1)

 

什 麼是再創造的公式?陰陽生成宇宙,看分子中的陽離子與陰離子就可明白,萬物都在相對圈的基礎上存在的。質子與電子形成原子,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因為那是宇 宙形成的基礎:植物中的雄蕊與雌蕊,動物中的雄與雌以及人類當中的男與女。一切存在都形成了相對的關係,因此,所有被造物都會歸於一個原理性秩序的機制裡 面。由於神是主體,因此必須把萬物都放在以神為中心的制約之下。除非對象圈與神的創造意志一致,否則,神不可能從被造世界當中感受到喜悅。(247–183, 1993.5.9)

 

真 愛有兩種,一個是縱的另一個是橫的,宇宙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而運動著。你們必須瞭解宇宙也是以同樣方式來架構的,而植物、動物與礦物等都以主體和對象關係在 運作。一切存在皆與由縱軸和繞軸運轉的對象所形成的球形相似,這個事實顯示出,不論萬物的等級如何,它們原本是以愛作為模式,也就是依照宇宙的起源來建立 關係的。(217–96, 1991.5.4)

 

觀 察一下這個世界和宇宙,礦物界裡有陽離子和陰離子,植物界裡有雄蕊和雌蕊,動物界裡有雄和雌,近來我還聽說甚至有陽性細菌和陰性細菌。所有存在都應該在各 自的領域裡以愛為基礎合為一體的,從觀察當中我們可以明白,神以成對系統創造這個宇宙的原因,是為了將來一旦人類通過理想的愛成為天地的代表時,整個天地 都能與其連結並且加以支持。就好像蓋房子前必需先打好地基一樣,神把所創造的萬物都放在成對系統的架構中,就是為人類做好準備。大家或許看過,在動物當 中,公的與母的一起遊蕩而母獸遭到攻擊時,公的會不惜一死保護母獸的安全;在生下幼子後,父母會為了牠們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這就是愛的道路,之所以會如 此是因為宇宙的起源具有同樣的特質。(222–123, 1991.10.28)

 

在產生相互作用之前,首先一定要有主體與對象,因此,作為宇宙之起源的神,也必須以衪的內性為主體而把衪的外形作為對象,以愛的概念為中心永遠共存。只有在愛裡才可能永存不朽。(209–87, 1990.11.27)

 

宇宙的形成不是隨機的方式創造的。這浩瀚的宇宙在主體和對象相對的關係中進行授受作用,並且遵循這個永恆的法則所定的軌道,永遠地持續下去。若非如此,宇宙就無法持續而且會走向毀滅之路。

 

我們把所吃的食物消化,通過血管把營養輸送到身體各部位時,我們才能活下去,同樣的道理,宇宙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補充,才能夠藉著良性的授受永遠的存續下去。(182–116, 1988.10.16)

 

為 什麼神創造天地呢?為了愛衪創造天地。那愛就是萬有的根本,因此被造世界的每一樣存在都是根據成對系統創造的。沒有任何一個存在的形式不是偶對性的,世界 都是成雙成對的事物。什麼是神的創造理想呢?以神的愛為基礎,衪的理想是培養人類成為愛的棟樑,並且讓萬物以這棟樑為中心共同生活。人類站在宇宙的中心受 到宇宙的環繞。

 

神的創造理想是什麼?衪的旨意是什麼?如果旨意是朝權勢或知識前進,那麼,它就會面臨滅亡的命運。相反的旨意應該是朝向神的愛前進,愛就是旨意的目的地。(185–165, 1989.1.8)

 

問 題是,為什麼給予反而帶來繁榮,為什麼付出反而更加富有呢?答案是:這麼做會與最初神創造宇宙時的原點形成對應關係。神創造宇宙是為了從它得到什麼嗎?不 是,衪是想要給予。你越是給予就會變得越壯大。如果美國在所有的事上都採取給予的概念,那麼,這個國家的影響力就會與日俱增。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那麼, 你所擁有的一切會愈來愈小。道理是在於,通過給予你就參與了神的創造,所以,宇宙可以協助你支援你。(183–323, 1988.11.9)

 

真 愛只能夠以垂直的方式降臨這個宇宙,這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在動物界裡豈不是有雄性和雌性嗎?世界上所有萬物,不論是在左方或右方、是陽性或陰性都各按自 己的層次以縱軸和橫軸為基礎給予愛,它們豈不都在給予愛嗎?如果有一條縱的、垂直的線以及一條橫的、水平的線,那麼,這兩條線交會處就是一個人的存在之 地。

 

有鑒於此,我們可以說這世界是一個以愛為基礎的活博物館。即使鳥兒也會為了愛而冒著生命的危險;動物也一樣,事實上,連植物與礦物也都如此。化學元素由陽離子與陰離子組成,它們都與適當的對象進行授受作用。(198–360, 1990.2.11)

 

宇 宙的起源、運動的起源始於何處?就天體而言,眾行星通過以太陽為中心的運動而建立彼此間的關係,其結果,所形成的太陽系成為核心而與另一個相對的星系連結 起來,這個新連結的延伸體系跟另一個相對的體系連結,如此形成愈來愈大的系統。如此說明之後,我們要問,整個宇宙生成什麼樣子?在這浩瀚無垠的宇宙裡,所 有的存在形式是什麼?它們都處於運動狀態,所從事的運動使它們各自都成為球體;由不斷運動中的星星所組成的整個宇宙,有時候變大一些,有時候又變小一些, 也就是說,宇宙會呼吸。地球也會忽大忽小,你們知道這點嗎?其大小會規律地變化,在一段長期間裡有時擴張有時收縮。(222–174, 1991.11.3)

 

宇 宙中的一切存在會希望以什麼作為其運轉的中心呢?喜歡以真愛為中心,這就是宇宙的起源。如果男生與女生都只想得到,那會產生什麼情況呢?如果雙方都堅持要 獲得,那麼,他們終有一天會額頭碰額頭的站著,因為,彼此都想要主管另一方。宇宙中所有的存在都需要進行授受作用,這是存在的原則,因此,最先給予的那一 位將成為主體;先付出的人會成為主體。(123–227, 1983.1.2)

 

各 位,體比較重要或是心比較重要?心比較重要。在心的中心有個真心,最看重真愛的就是這真心。由於宇宙的起源是真愛,所以沒有真愛之心的人將被趕出去。為了 確保不被驅逐出宇宙,而且因為神正努力地教導我們一切有關愛的事情,所以,男人與女人需要通過婚姻生活來接受愛的訓練並且實踐真愛。男人和女人必須合成一 體而成為神的真愛—也就是本然正—的對象,為了能夠通過如此的關係進行充分的授受,人類需要達到個性完成。(123–107, 1982.12.19)

 

當 我們探究宇宙的起源時,會發現神就是那起源。我們要知道神是具有男性稟性與女性稟性的存在。那麼,宇宙存在的原因是什麼?雖然我們還不瞭解神,但是我們知 道人類是由男人與女人,主體與對象組成;礦物界的分子由陽離子和陰離子組成;植物有雄蕊與雌蕊;動物界由雄與雌組成;人類則由男人與女人所組成。

 

不 論是男人或女人,都認為性器官是屬於自己的,這就是世界走向毀滅的原因。人們對性器官的認知是錯誤的。每個人都認為愛是絕對的、永恆的、像夢一般美好的。 如果世人了解這永恆之愛的主人不是自己,而是配偶,那麼,世界就不致於淪落到如此地步了。過去曾有過許多專家與學者,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曾經解開這個謎 底,你們能否認這個事實嗎?要是你去問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人類的祖先,甚至再往前推,去請示作為宇宙起源的神,他們都不得不同意這個事實。這 是個鐵則,即使宇宙在歷經數十億年之後,這項真理仍然會被當作原理原則存留下來,因為它是一個鐵則。因此,當你站在神面前時,神會根據這個鐵則審判你是不 是義人。(279–244, 1996.9.15)

 

凡 是以自我中心生活的人必定被排斥。當你觀察宇宙中的萬物,你可以看到礦物中的元素以主體與對象的關係而存在,植物也同樣以雄蕊與雌蕊的相對關係而存在,動 物界有雄性與雌性,人類世界也一樣。本然愛的主人不是自己而是對象,否定自己對象的人無法存在於由相對關係組成的世界裡,他們將失去存在價值,並遭到驅 逐。(280–63, 1996.11.1)

 

 

3)愛是宇宙的根本

 

1.愛是宇宙的中心

 

整 個宇宙與靈界的中心軸是什麼?是愛,愛是生命與血統的根本。因為通過愛才有生命與血統的生成,這兩者的行動遵照著愛的軸的規制。運動不可能隨意進行,只能 夠在主體與對象之間產生。所以,萬物在以愛為基礎形成關係之後,必須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運動。一切存在運動的目的,都是為了成為永恆之愛的果實而永續存 在。作用是不可能靠自己單獨完成的。(208–79, 1990.11.17)

 

宇宙的根本是愛。神是如何生成的?愛是一切存在的中心,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即使是絕對者神也需要一個衪可以絕對服從的理想。在有完全順服與解放的地方就會有完全的幸福。(198–237, 1990.2.3)

 

宇宙間運動的根本動機是以什麼為中心的?其運動不是以男人或女人為中心,即使神也不是其中心。那動得了神與宇宙的動機不外乎愛,因此,有人說愛是始也是終。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裡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為什麼這樣說呢?過去從沒有人能夠充分的解明。(185–157, 1989.1.8)

 

為 什麼我們要實踐真愛呢?因為宇宙乃起源於真愛的原理,因此,你可以藉著這樣的愛與宇宙間的每一樣事物建立起關係。如此的說法很合乎邏輯,所以,在這樣的關 係裡,如果一方在上位另一方就在下位;如果一個人是在右位另一個人就在左位。在礦物、植物與動物界裡每一樣存在都是這樣安排的。在神所創造的世界裡每個人 應該都像起源者一樣,想要給予。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宇宙是每一樣事物都是為了給予別人而存在的地方。

 

如此,每一樣事物都想要被吸收到一個比它本身更高層次的存在裡。從這觀點來看時,使宇宙存續的來源在何處?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受到來自高層次之愛的引導,而在想要給予的基礎上相互作用的。(128–291, 1983.9.11)

 

掌管宇宙存續的原理,是在於能夠與本然理想之愛相連結的環境狀況下形成的,並且它具有縱、橫與各方向運動所形成的球形運動圈之屬性。

 

那麼,在天宙父母面前要有怎樣的表現呢?你應該要報答衪。你們豈不應該成為衪的對象嗎?因此,為了與衪成為一體,你必須在父母面前成為對象。只有在成為真愛的對象時,才能夠達到合性一體化的程度。沒有真愛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統一。(288–89, 1997.11.16)

 

以神為中心的人類就等於是神的形象之顯現,而神所賜予我們宇宙中的萬物,則是將神的實體象徵性地展開來的,就像衪的影子一樣。宇宙萬物是按著神本身的樣子而造的,每一樣存在都是以神作為本然主體而創造的;唯一的差別在於有些處於形象的立場,有些則處於象徵的立場。(153–119, 1963.11.15)

 

宇宙是怎麼生成的?答案既不是進化論也不是創造論。在創造或者進化的概念之前就有了男性與女性。那麼,為什麼會有男性與女性生成呢?是因為愛。愛;這是存在的公式。(280–60, 1996.11.1)

 

神 想要有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愛的伙伴,你們豈不也希望自己的愛的對象比自己更優秀嗎?衪也是這樣。神是主體與對象完全結合型的存在,這是創造的根本。其目的 是為了使兩者能夠以愛為中心成為一個完美的存在,這會為神帶來解放與滿足感。在有愛的地方,整個被造世界會唱歌、跳舞、翻來滾去,在和諧的授受中成為一 體。這樣的世界將會是令人多麼的喜悅快樂!(276–123, 1996.2.11)

 

在蓋房子時,我們都知道水平線與垂直線的測量都必須準確,否則,房子會垮下來,不是嗎?這讓我們提出一個宇宙如何生成的根本問題。

 

神 本身需要愛,衪會獨自坐在天上自己的寶座上大聲喊著說:「哇,我好喜歡愛哦!」如果文牧師獨自一個人大汗淋漓地跳著舞,豈不會被看成是個瘋子嗎?如果我凝 視著一條手帕跳舞,那麼,看起來就不會像瘋子了,即使我注視著手帕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大小的某樣東西跳舞歡樂,也不會被認為是個精神失常的人。你們 需承認,被造物呈現的價值是對應於相對價值的絕對標準。(179–229, 1988.8.12)

 

在 亞當與夏娃達到充分成熟之後,神會為他們主持婚禮,然後,具備性相與形狀、陽性與陰性等屬性的神便會進入亞當與夏娃的身體裡。如此一來,創造主自然就會居 住在我們心底深處,而我們也能夠以被造物的立場成為衪形象性的實體對象。簡言之,我們將通過愛,而不是知識、權勢與金錢等其他東西,與神成為一體。達到這 種境界後,以真愛為基礎一個家庭所遵循的外的形狀就會出現。真愛極為重要,如果你不能真正明白這點,就無法瞭解宇宙的起源。(286–16, 1997.7.1)

 

這世上人們腦子裡有個念頭,認為自己將成為世界上在金錢、權勢或知識等方面的頭號人物。然而,宇宙中一切所有都與神有關,他們想要成為第一的那些盼望乃是以真愛為基礎才有可能。你們應該瞭解,這是原本人類和神所渴望的道路。(179–33, 1988.7.3)

 

大定都說喜歡愛,不是嗎?你們豈不都在尋找它嗎?問題是,通往愛時你們會採取哪一條最短、最快的途徑,同時又不會違背與宇宙之起源有關的公式。(184–58, 1988.11.13)

 

什麼是宇宙的根本?神是力的絕對者。但是,力不是根本,知識也不是,那會是金錢嗎?當我們從靈界的觀點來看時,那些為自己賺錢的人就好像在搜集無用的廢物一樣。換句話說,存錢就好像在收集廢棄物品一樣。人們或許認為我有錢,但是,我不會去使用以這種方式收集來的錢。(191–18, 1989.6.24)

 

神 是怎麼創造宇宙的?除了人類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存在能夠成為衪完全的對象。因此,衪百分之百地投入自己在人的創造上。儘管衪已經是知識之王,衪為什麼又投 入如此精誠呢?在把一切都投入之後,衪進入了零——也就是一無所有的位置,而衪的對象則獲得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從大氣壓力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時,可以說, 神最終所處的是真空狀態,是低氣壓的最低點,而對象則處在高壓狀態。根據自動生成與運動的原理,這情況會立刻創造出補足性的迴圈作用。因此,要是你不停地 把自己投入到對象身上,那麼,它最終會被環繞起來,不是嗎?它會被完全地包圍著。那麼,你怎麼能做到這點呢?是用愛。因為宇宙的起源是愛,所以根據這原 理,一定會發生如此的結果。(196–320, 1990.1.12)

 

本 然合性體的樣式是以個人完成的形態來表現的。家庭、氏族、國家與世界等都源於這本然樣式,不管此源點有多小都一樣。垂直線的角度會保持不變,所以,如果真 愛以此為中心軸往所有方向擴散開來,則不論此中心位於宇宙的哪一個地方,整個地球都可以變得調和並且充滿了真愛。當世界進入如此的情境後,則不論何時,當 一個人碰到另一個人的時候,都可以互相問候說:「好棒!你長得就跟我一樣!」那時候不論你去到哪裡,從靈的縱的層面來看或者從物質的橫的層面來看,都不會 有什麼差別。(207–58,1990.10.28)

 

人 類在整個一生當中,甚至是去到靈界以後,都需要有愛。人永遠無法與愛分離,不論何時何地,不論是白天或夜晚,也不分年幼或年老,甚或離開了這世界。為什麼 呢?人類不得不如此是因為起源者就是這樣。只有愛能夠使我們發揮創造力;缺少了愛,這個能力就無法發揮作用。一切事物都是以愛這種驅動力為中心在運動著, 那就像一座發電廠一樣。(133–64, 1984.7.8)

 

毫 無疑問,神有能力創造愛,但擁有那愛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一個人無法單獨擁有愛。要有兩個人才能擁有愛,即使是神也無法單獨去尋找愛。那麼,什麼是衡量所 有權的本然標準呢?可以衡量宇宙即這物質世界與永遠世界一切事物的絕對唯一的標準原型是什麼呢?這是個非常根本的問題。那答案是你的愛,所以,這愛不會也 不應該因為四季的變化而受到影響。(137–235, 1986.1.3)

 

人 是被註定要在各種愛的關係網中生活的。這愛的關係網是神與宇宙所喜悅的,同時也能為世界帶來和諧。若是這樣,那麼,那些沒有建立起愛之關係網的人,便不具 備可以獲得幸福的心靈基礎,因此,他們也就不可能得到幸福。他們沒有這種希望。如果此心靈基礎出了問題,結果會幸福嗎?人類歷史正是這樣。(138–265, 1986.1.24)

 

一 旦我們達到心體合一的狀態,就會進入釋迦牟尼所經歷「天上天上,唯我獨尊」的境界。當你深歷其境時,在愛之領域裡的每一種形式的能量,都必須通過你這個中 心才能進行作用。換句話說,任何一種作用,若不通過這中心便不可能產生。整個被造世界裡的每一個作用就是以此作為基礎而擴展開來。

 

然而由於墮落,這個以愛為中心的軸從未出現過,也就是說,未能形成核心。在愛的表達上,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愛、以家庭為中心的愛,宗族、民族與國家的愛以及聖人所教導的愛,到目前為止,人類未能領悟到這愛的根本。(141–113, 1986.2.19)

 

關 於宇宙的起源,我們來思考生命與愛何者為先。當進一步思考時,我們會發現不可能是先有生命的。神是生命的泉源,那麼,身為生命之源的神會希望在怎樣的基台 上生活並永續生存呢?那是怎樣一個基台呢?神朌望生活在和平的基台上,那麼,這基台是由什麼建立起來的?會是生命嗎,或者其他東西呢?這是另一個值得推敲 的問題。生命無法建立起和平,能夠建立起和平的是超越創造之秩序性階層、可以越過主體與對象之高低的差別而認識到它們的共通價值的某種東西,那是什麼東西 呢?那是真愛。(173–84, 1989.8.20)

 

各 位,你們都知道關於細胞繁殖的內容,不是嗎?即使你把這個切掉,另一個眼、鼻或者任何五官會再次長出來。毛髮、腳,事實上任何部位也都是這樣,一切東西都 是這樣。與真愛連結的細胞具有與宇宙同樣的價值,為什麼真愛有這種能力呢?因為真愛是原因,同時也是結果;真愛是起源,同時也是目的。(216–288, 1991.4.14)

 

愛存在於整個宇宙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存在不與它相連的,即使是非常普通的一叢草也是以愛為基礎而存在的。礦物是經由陽離子與陰離子的相對關係而生成,它們都是為了愛的緣故而產生運動的。(289–129, 1998.1.1)

 

通 過真愛所創造的心情領域,不論多麼小,也都和宇宙連結在一起,並且在其領域所發生的每一件事的效應會延伸到所有地方,甚至達到靈界。這是因為天宙,包括靈 界,是存在於神真愛原理之下。神與人之間縱與橫、前與後的真愛關係是人類之間此等真關係的起源,此真關係的完成只有在樹立了四大心情圈的理想家庭裡才能成 就。(260–128, 1994.5.1)

 

愛的本質是什麼?愛有什麼樣的品質呢?什麼是真愛?今天在美國盛行的一夜情與性自由是愛的表現嗎?那種行為跟本然的愛沒有關聯。那麼,什麼是本然的、真正的愛呢?愛是始也是終;宇宙之所以生成首先就是因為愛,它在尋找真愛。聖經上,神在論到自己時說:「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這是什麼意思呢?在這句話裡,衪所指的是本然的愛。(255–56, 1994.3.5)

 

為 什麼要為別人而活?為什麼即使心裡不願意,還是得這麼做呢?每個人都被愛的繩索繫住了,這繩索也與萬物連接在一起,我們的體被愛的繩索緊緊地繫著。此時此 刻,每一個存在都把自己的膀臂大大伸展開來,以便能夠快快地被繫起來,他們想要迅速成長並佔領愛的宇宙,他們想佔領的不只是作為對象的愛的宇宙,甚至連愛 之起源的神本身也想佔領。(278–142, 1996.5.5)

 

你 們是否認為神始終都感到快樂?你們隨時都快樂嗎?當然不是。但是當你們擁有真愛時,則即使悲傷也會被那愛所吸收。從這觀點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人類本性的 願望是要讓愛的絕對權威站在比宇宙中任何其他存在更加優異的位置,不管該存在有怎樣的權勢或知識,或者擁有多麼顯赫的地位。這種願望來自何處?是來自根 本,那麼,這根本又來自何處?來自神的愛,神也盼望有這樣的愛。(200–197, 1990.2.25)

 

太 初,人類是從像共產主義一樣的戰鬥性概念出發的呢,還是從一種和諧的概念開始的呢?哪一個才對?我們以電力作個比喻,如果正電與負電互相爭鬥,那麼,會導 致什麼結果呢?可見得人類是來自一個和諧與合一的源頭,因此,通過父親與母親和諧與相愛,「我」得以誕生,這是無法否定的事實。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 宇宙的根源是從某種和諧與合一的內容開始的。(124–111, 1983.2.1)

 

我 們要如何做才能夠成為一個有恩於宇宙,而不是有虧於宇宙的人呢?如果我們這麼做,會喪失自己的資源嗎?當然不會,心裡反而會擁有豐富的資源。我們必須擁有 主人之心,誠心地說「對不起」以及「謝謝」;也能夠在凝視著原野與山嶺、平原與河流,甚至更進一步凝視整個地球時,說「感謝你們!」;必須擁有一顆對神與 自然環境充滿感謝的心,因此能夠毫無怨言地過著服侍他們的生活。只有帶著這樣心情的人才能夠成為真主人。(198–150, 1.28)

 

2.在被造的宇宙中人類是愛的中心

 

a)人類是神的愛的對象

 

人類的價值有多大?能夠讓神拄著拐杖倚門等待千萬年的存在就是人類。統一教會的文老 師發現這就是宇宙的根本。神與人的關係是內與外的關係,這關係進而延伸出上與下,以及左與右的關係,因此便形成了以縱的愛與橫的愛為基礎的世界觀。而神臨 在於其中心位置。能夠在心靈深處將縱的愛與橫的愛緊緊地結合起來的地方就是縱與橫的中心處。如果沒有這樣的結合,縱與橫的基準便無法顯現為愛的理想形態。 這樣一來,即使有縱的基準,也不會出現橫的基準。,因此,我們必須瞭解,神不得不按照這個原理來創造人類。(48–223, 1971.9.19)

 

神 是擁有絕對創造理念的絕對者,所以,衪尋求具有絕對價值的對象,這對象無法與世上任何事物作交換。就價值而言,相對性的存在是即使用神也無法換取的存在。 「相對性價值」這個詞似乎難以理解;任何存在的相對性價值,即對象的價值,是甚至用神也無法換得的。如果神用自己與那存在作交換,那麼,將會造成衪本身成 為孤獨者的後果,衪會成為孓然一身。因為這個道理,所以,神才會獻上所有的精誠,耗盡衪所有的能量,來創造對象。

 

所以,人類被造為具有用神也換取不到的對象價值。各位要知道人類是擁有這種絕對價值的存在。神帶著如此之心懷創造我們為具有價值的存在。(68–134, 1973.7.29)

 

神因為愛而創造了人類。人類為什麼被造呢?是因為愛的緣故。人類與其他物種的差別在於,人類被造為神的兒女。也就是說,我們是被造為能夠直接從衪那裡得到愛的對象,這是我們獨一無二的特權。(132–244, 1984.6.20)

 

人 類像誰呢?人類像神。因此,可以說神對愛的渴望和人完全一樣。以愛為中心的創造理想世界就是以形象與象徵方式所展現的神的愛。統一教會的原理講論就是這樣 說明的,其根據是什麼呢?根據愛。當實體存在喜悅時,其形象存在也感到喜悅,形象存在喜悅,則象徵存在也自動會感到幸福。這種現象是由什麼造成的呢?只有 愛辦得到。(166–48, 1987.5.28)

 

宇 宙萬物當中最為寶貴、最為神聖的是人類。這意味著,人類是被造萬物的中心。人類根據什麼而成為中心?愛。像知識、金錢或權勢都不重要。因為神是創造主,所 以任何時候衪都可以創造並且擁有這些東西。然而,愛是無法獨自尋求或擁有的。愛必須通過對象才可能實現;即使神也無法單獨完成愛的目的。(272–275, 1995.10.8)

 

神 為了誰而創造天與地?不是為了衪自己,而是為了衪的愛的對象。那麼,誰是衪愛的對象?有人說,宇宙萬物當中最為寶貴最為神聖的是人類,也就是說,只有人類 被造為神愛的對象。如果我們分析愛的基本性質,可以發現它的屬性包含以下幾項:繼承權、平等權與同參權。因此,一旦體驗到愛的美妙,那麼,即使是全能、至 高與無所不在的神,也會和著愛的韻律跳起舞來。(179–148, 1988.8.1)

 

統一教會教導說,即使是神也需要愛。不管神有多麼全能、全知以及充滿了權威,衪也需要有愛的對象,因為愛具有只能通過相對應才能產生的特殊性質。那對象就是亞當與夏娃。(12–173, 1982.10.24)

 

儘管我們說神是偉大、絕對而且全能的存在,但當衪孤獨的時候是絕對高興不起來的。像「幸福」這名詞或「很好」這形容詞是不可能用在單一存在者的身上的;「很好」以及「幸福」等詞語只有在建立起相對關係時才會有意義,沒有人會在孤獨時說自己很高興。

因此,即使全能的神在孤獨的時候,也不會感到幸福。我們假設有個傑出的音樂家,當他一個人獨自歌唱時,他會感到高興嗎?當然不會,他需要有個對象。只有在給予與接受的過程中才會感到喜悅。同理,神為了能夠說出:「好!」,衪也必須與衪的對象在一起。(65–20, 1972.11.13)

 

b)人類成長的過程反映出神自身的發展

 

神通過創造人類再次以實體的方式展現出衪自己的成長過程。從人類的創造當中神感受到喜悅與刺激。人也是一樣。畫家為了創作出好的作品,會在作畫的過程中實體地展現出他所有潛在的屬性,他把這些屬性從自己的深處甚至從骨髓當中一一擠壓出來,全都表現在作品上面。(225–198.1992.1.20)

 

人 類如何才能達到完全?男人無法獨自達到完全,女人也一樣。這是因為,在獨身狀態下的男女只是個半成品。因此,男人與女人只有當以愛為中心完全合一時才可能 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亞當絕對需要的是誰呢?是夏娃,從縱的層面來看,他也絕對需要神;亞當為了要完成他需要縱與橫兩方面的連結,如果缺少了這兩種連 結,就不可能創造出圓形與球形之愛的運動。因此,在橫的方面他絕對需要夏娃。同理,夏娃也絕對需要亞當。(145–319, 1986.6.1)

 

神 愛亞當與夏娃身上的哪一點呢?亞當與夏娃以衪兒女的立場成長的事實,意味著衪也是以同樣方式成長過來的;神自己也經歷過像個嬰兒、兄弟姊妹、配偶以及父母 的時光,因此,衪也以這種方式創造了亞當與夏娃。神是無形的,這位無形的神正是以這種方式發展的。所以衪才會以這種方式創造了亞當、夏娃,讓他們歷經兒 女、兄弟與姊妹以及夫妻的過程。(254–274.1994.2.15)

 

如 果亞當與夏娃是神所造的,那麼,衪把他們創造在人生的哪一階段呢?我們不可能認為神會把亞當、夏娃創造為成年人吧!衪把他們創造為嬰兒。神在創造他們時, 如果沒有經歷如同母親在子宮裡孕育胎兒般的過程,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通過秩序三階段的成長過程。簡言之,亞當與夏娃經歷了嬰兒時期,然後是長成期與完成 期。這是原理原則。(225–198.1992.1.20)

 

亞當與夏娃歷經了嬰兒期,但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嬰兒期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有個理論作為基礎,那就是,無形的神將嬰兒抱在懷裡養育他們,這嬰兒來自無形世界並且通過某種過程而成為實體存在。

 

那 麼,嬰兒出生並長大成熟之後,如何進展到能夠結婚並且成為父母的立場上呢?一個孩子的成長顯示出神如何通過幼年、青年、成年與老年等成長期間,也就是說, 這個孩子以實體方式顯示出神的無形發展過程。只有在這個邏輯成立時,「父子一體」的概念才能說得通。由於一方代表縱,另一方代表橫,所以可以採納「縱橫一 體」的概念。(225–198, 1992.1.20)

 

理 想情況下,亞當與夏娃作為恩愛夫妻生下子女,就像作為父母的神,通過衪無形的實體,也就是衪合一的內性與外形,帶著慈愛的心情創造衪的子女一樣。第一創造 主,無形的神,創造了亞當與夏娃為有形的第二創造主,而後,他們站在實體第二位神的立場上,經由生育子女而得以提升到父母的立場。通過這些年幼子女的成長 過程,神實體地展現了祂過去的歷史,其過程也相當於亞當與夏娃的幼兒時期、兄弟姊妹時期、夫婦時期以及父母時期。因此,父母之所以渴望親近並愛護自己的兒 女,乃因為兒女就是第二個自己。(258–240, 1994.3.20)

 

結 了婚的夫婦立場真是太偉大了,因為,通過婚姻,整個人類歷史所企求的盼望,能夠以子女、兄弟姊妹、以及夫婦的關係開花結果。就像神以愛開始衪的創造聖工一 樣,亞當與夏娃將以同樣方式通過生育子女來展開他們本身的創造聖工。他們將站在實體創造主的立場上,以橫的創造主的立場生下子女,也就是說,他們創造了第 三創造主,即他們的兒女。

 

因 此,父母代替神以實體父母的立場培養自己的後裔成為神的兒女,這樣做他們就可以實體地體驗到無形的神如何培養衪的子女。神也經歷了同樣的成長過程,衪通過 了子女、兄弟姊妹、夫婦與父母等時期。通過養育自己的子女,人類可以看到無形神的過去歷史,也就是看到這位第一創造主從嬰兒時期以來的成長情況。

 

亞 當與夏娃是第二創造主,他們以有形創造主的立場養育自己的子女,使他們建立兄弟姊妹的關係,並在長大之後結為夫婦。這正如同神把亞當與夏娃當作兒女養育, 並讓他們建立兄弟姊妹的關係一樣。通過亞當、夏娃,神看到祂無形的內在渴望實體地展現在地上。唯有子女才能為父母實現這個願望。。(263–148, 1994.8.21)

 

作 為創造主的神把從自身存在開始一路下來直到現今的成長過程,按照內的創造原理實體地展現出來,而那就是創造亞當、夏娃的過程。那麼,創造是從那裡開始的? 就像最微小的細胞聚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細胞一樣,胎兒通過十個月的成長期間而具有男人或女人的形狀。為什麼會如此?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無法解釋生命是如何 延續下去的道理了。事實上,我們甚至無法建立遺傳的內容如何展開的理論。因此,有必要讓本質性的無形樣式和有形樣式(因與果),通過一體的關係實體地展 現。

 

換 句話說,主體需要一個對象圈。從每一個根本層面來看,內性具有能夠與外形融合並交流的內在能力。因此,人誕生之後的成長過程,是無形、不可見的神為了通過 實體樣式看到此過程。神的所有內在面都通過實體的我們顯現出來,所以神不得不愛我們。既然神要把無形的實體轉化成有形的實體,祂就必須投入自己的一切。(225–198, 1992.1.20)

 

當 神在創造一個能夠使自己體驗到愛的對象時,你們認為衪會把該對象創造成什麼樣子呢?創造為像衪自己。為了使對象反映神,那麼就應該有陽性與陰性稟性,就像 神一樣。衪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這個對象,也就是說,衪把自己本性相中的每一個屬性取來,把這些思維形式,也就是無形的性相,透過實體的形狀展現出來。這就 是人類被創造的方式,因此,聖經創世紀所記載的,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一點沒錯。(170–167, 1987.11.15)

 

本 然的伊甸園是一個充滿幸福的世界,在神與人類和諧互動中所創造出來的喜悅的韻律面前,所有萬物都配合著這個旋律的節拍,根據自己特有的樣貌,以象徵的或是 形象的方式翩然起舞。當這種情境之下,被造萬物都歡聲呼喊說:「啊哈!多麼慶幸自己能誕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即使是最微小的被造物,它們的最大希望豈不也 是參與神和人類共同主辦的愛的歡樂盛筵,並且跟周圍的存在分享這樣的喜樂嗎?(166–46, 1987.5.28)

 

當 你談論真理時,你認為其核心是什麼呢?其核心不是金錢、權勢或知識,而是愛。本質性的愛停留在縱的地方,而真理之愛則做了橫的連結,因此,我們觀察神所造 的萬物以及人類就可以明白神是怎樣的存在,因為這些都是神所造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亞當與夏娃是橫向愛的主體,當他們完全結合成一體並創造出一個涵蓋 所有方向的愛之球體時,就能形成一個可以連結於整個世界以及神和靈界的中心軸。(179–290, 1988.8.14)

 

c)人類是所有被造物的中心

 

神 長得像誰呢?衪長得像我們男人與女人。心看得見嗎?你們想不想看見自己的心呢?從靈的觀點來看,神也和我們一樣,衪也沒有肉身,直到如今衪都沒有,這是因 為亞當與夏娃沒有達到完全。因此,衪以像心一樣的主人、老師或經理以及像心一樣的父母的立場,存在於像心一樣的宇宙裡。(197–44, 1990.1.7)

 

自 然界是神的兒女得以被創造成型所憑藉的基台,此基台與神的兒女有著緊密的聯繫,其中包括從動物界直到礦物界的每一樣存在。在礦物界裡有正與負,就好像植物 界裡有雄蕊與雌蕊以及動物界裡有雄性雌性;這一切當中最偉大的傑作,就是把從整個被造世界所有的要素加以結合所創造出來的就是人類的內性與外形。而那就是 男人與女人的性相與形狀,這些都以象徵的、形象的、實體的方式展現出來,因此人類能夠與整個被造世界連結並且建立關係。(144–236, 1986.4.25)

 

神 需要整個被造世界的中心――人類,並不是為了錢、知識或權勢,而是為了愛。如果神是站在想要獨佔愛的立場,那麼,就不會有任何存在會去愛衪。如果結論是這 樣,那麼,毫無疑問的,神必須在這世界創造一個衪可以愛的對象。以這樣的概念為前提,我們要問,在這個世界裡有足夠的份量成為神愛之對象的存在會是誰呢? 在神所創造的世界裡,唯一具備這種對象性條件的是男人與女人。因此,你應該擁有足夠的勇氣喊出來:「我是宇宙的主人,是萬物當中最偉大的存在。」(148–308, 1986.10.26)

 

神創造大自然中的萬物是為了擴散歡樂,並且帶來持續的喜悅刺激。衪創造這一切並不是為了感受短暫的喜樂,而是為了在每一次看到它們時都能感受到滲入內心深處的喜悅與幸福,因此,衪是以最偉大的心情與熱誠來創造每一樣存在的。

 

神在頭五天當中創造了宇宙萬物之後,到了第六天衪以喜悅的心情創造了人類,按神的形象創造的我們的始祖,可說是最美麗、最寶貴、最引以為傲、最令神滿意、最榮耀而且是最可愛的存在。(9–194, 1960.5.22)

 

神 是全能的,所以衪沒有必要求取知識、能力、權勢或金錢,那麼,這位神需要的是什麼呢?是一個衪能夠去愛的對象,那對象就是人類,是一切被造萬物當中最寶貴 且是最偉大的存在。我說過,在萬有當中神最愛的是人類,其理由何在?這是因為神也需要愛,愛是一種人在獨處時無法感受的情緒。(112–291, 1981.4.25)

 

神把無形的形像象徵性地投入到我們身體的所有部位,我們的眼睛像誰呢?像神!因此,我們的眼睛位於臉部最凹陷之處,並且從那個地方觀察一切。其次,象徵亞當與夏娃的鼻子則擺在臉的中心;接著,嘴巴象徵萬物而且是橫向的,因此,基於四數象徵整個被造萬物的道理,嘴裡面包含著4×8=32顆牙齒;耳朵象徵著四個方向;頸部之上的面容象徵神的王國,換句話說,那是神的王國的資訊中心。(201–83, 1990.3.4)

 

你們生命的根在何處?在未墮落的父母那裡,那麼,未墮落的善父母會在何處呢?由於神是具有二性性相的主體,所以衪按自己的形像創造整個宇宙和人類,也就是把衪的二性性相展現在他們當中。

 

亞當是神陽性性相的實體展現,而夏娃則是衪的陰性性相的實體展現。從這個觀點來看,雖然因為衪是單一性的存在,所以我們通常以「天父!」來稱呼衪,但是涵蓋在這稱呼裡的是「天上的父親與母親」的概念。(140–123, 1986.2.9)

 

如果人類的祖先亞當與夏娃沒墮落,人類歷史又會演變成怎樣的局面呢?亞當與夏娃與神應已心情一體化,並且站在與衪相同的立場繼承了創造的偉業,就像衪在完成創造聖工以後所感受到的喜悅一樣。在神與人之間應該已經形成了這樣的關係,未墮落的本然人應已經成為衪的殿。(54–64, 1972.3.11)

 

縱使神是我們的父親,我們人類是衪的子女,但是我們仍然覺得這位父親在我們之上,而且在彼此之間的關係當中總覺得衪比我們優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人類心裡有個願望,向衪呼喊著說:「父親,讓我嘗試一下您的立場,我想要坐在您的位置上!」

 

如 果神拒絕我們說:「你這傢伙,我不會讓給你!」,那麼,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會破裂。因此,衪不會做這樣的回答。相反地,衪知道人類內心有這樣的願望,所以, 衪會對我們說:「當然,絕對沒問題!」,並且會為我們讓出衪的寶座。衪希望我們據有衪的位置,於是衪離開自己的位置,並且進入我們的心裡,以我們的心為聖 殿住在裡面。(54–89, 1972.3.20)

 

當 你達到心與體合一時,宇宙會保護你。當你達到受宇宙之力保護的狀態時,你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也會受到宇宙的保護。簡言之,你身邊的人都會受到宇宙的保護。你 的民族和國家也必須形成這樣的聯結關係,這是一個美妙的結論。所以,要是你去到另一個國家並且能夠維持心與體的合一,那麼,你就能夠與那個國家的公民連結 關係;不論你去到哪裡都能暢通無阻。

 

當 我們踢足球時,如果球不再滾動的話會產生怎樣的情形呢?它通過一條垂直線與地面成為一體,因此,球型被人認為是最理想的形狀,不論在哪一點,其垂直線都能 夠定在其平面上,這就是球不論在任何平面上的任何地方都能夠滾動的道理。所以,一旦你達到心與體合一並且形成垂直線,那麼,不論你去到哪裡都能夠調和無 虞;不論你遇到的人是西方人或東方人,是以前的人、現在的人或將來的人,你都能夠在任何情況下跟他們建立相對關係。(205–53, 1990.7.7)

 

當 你遵循本心的引導來行走,那麼,宇宙就會為你展開與你合一,你們需要有這樣的體驗。一旦你們進入這樣的狀態,你就能夠與本心充分授受,也能夠與本心對話, 當你想要做某件事時,就會有答案呈現在你面前。你們將會抵達那種境界,這樣的人會不知道自己應該走怎樣的道路嗎?他該行走的路必定會平鋪在他面前,並且宇 宙所有的力量都會幫助他走上那條路。儘管遇到信仰的考驗,但是被那隻手一直引導過來的他必定會得到四面八方的協助。經歷過這樣的路程後,他才可能做出大 事。(120–313,1982.10.20)

 

看 著大自然你或許會說:「哎呀,我不需要有四季,我只喜歡春天;我討厭夏天、秋天與冬天。」然而,如果你問神的話,衪會回答說:「我喜愛一年四季。」因此, 雖然過去你不喜歡,但是今後你必須學習去愛夏天、秋天與冬天。當冬雪降落,神看著白雪覆蓋的世界時會感到喜悅。所以,你也應該說:「哇,我也喜歡!」應該 要這樣才對。(133–28, 1984.7.1)

 

你要帶著與神一樣的心情來看大自然,你應該具有這樣的心態。當電閃雷鳴時,你不應該說:「唉呀,真討厭!」因為神心裡正在想著,「啊哈,天與地正在接吻,它們在親熱呢!」衪會對不喜歡這些自然現象的人說:「哈哈哈,真是一群不像話的傢伙!」(133–28, 1984.7.1)

 

身 為智慧之王以及天宙之中心的神,會將實現真實的愛、真實的理想、真實的幸福、真實的和平之開端放在主體與對象這兩者之中的哪一方呢?這是一個問題。在主體 與對象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神應該要讓對象為主體而存在,或是主體為了對象而存在呢?在這兩條路當中,選擇哪一邊才是理想的呢?這對於創造主神來說,確實是 一個難題。

 

在 實現真實的理想、真實的愛、真實的和平之理想的這件事情上,應該以主體為中心來讓對象為主體而活呢,還是以對象為中心讓主體為對象而活呢?神考慮到如果將 實現理想的開端放在對象為了主體,那麼,當人類站在擁有了對象的立場上時,也會要求對象這麼做,這樣一來,一切合一的道路就會被堵住了。我們要明白這一 點。(75–318, 1975.1.16)

 

通往統一與和平之源頭的道路在哪裡?神無可選擇只得樹立一個原理,那就是,不僅是衪自己而且全人類都必須為了他人而活。因此,真愛以及真理想、真和平與真幸福可以經由過著為別人而活的生活而獲得;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道路。直到現在,人們都不知道這是創造宇宙的根本原理。(75–318, 1975.1.16)

 

為什麼會有男人與女人誕生呢?男人的誕生不是為男人,而是為女人,女人不是為女人,而是為了男人,雙方都不是為了自己而生。雖然不是為自己而生,但是卻都在主張自己,這種以「我」為基礎的思考方式應該加以打破。一旦打破之後,世界的統一就可以水到渠成。(61–265, 1972.9.1)

 

一個人走在尋求自己價值的道路上,若憑依的不是自己而是配偶的觀點,換句話說,這種追求若是以相對標準為基礎的話,那麼,他就不會是個不幸福的人了。不論何時何處,他的心情基台總是在配偶關係的相對圈裡,因此,不論在哪裡,他都不會感到孤單,反而會處在一種幸福狀態裡。(59–200, 1972.7.16)

 

當你孤單時不可能形成和諧,更別說產生樂趣或幸福了,即使是那位絕對者也無法獨自引發這些內容;神必須擁有能夠與祂相對應的存在。站在一位絕對者面前的必須是一個絕對的相對者,在絕對主體面前需要絕對的對象,這樣才能在幸福、和諧與喜悅當中跳舞與歌唱。(38–155, 1971.1.3)

 

近來其他教會的信徒都在誇口說:「萬能的神原本就是一位擁有至高榮耀的主體,是無比幸福的主體,也是一切愛與生命的主體,因此,沒有一件事物不歸屬於衪。」儘管衪是位絕對者,但是,若沒有絕對的對象,衪也不得不陷入不幸福的狀態。

 

如果神無法找到一位能夠站在絕對立場的對象,那麼,衪也會走向毀滅的結局。沒有絕對的對象,則即使是絕對者也不得不陷入不幸。因此,為了不遭毀滅之災,神別無選擇,只得創造能夠與祂相對的對象。(38–157, 1971.1.3)

 

3.宇宙是人類愛的博物館

 

a)神創造被造世界的旨意

 

世 上每一樣存在,都是神造為幫助衪所愛的兒女達成愛的理想的教科書,所以都被造為具有二性性相的結構;在礦物界裡可以找到主體與對象的關係,而就原子而言, 其質子和電子以主體和對象的關係互相作用。若不進行作用與運動,則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繼續存在,因此,宇宙這個世界其被造目的是為了協助人類抵達中心點 的。(137–59, 1985.12.18)

 

神首先創造宇宙萬物,然後在伊甸園裡創造了人類的祖先作為它們的主人。在創造人類時,神並不是當作兒戲或是為了興趣。我們應當要瞭解,神創造人類並且樹立他們為代表整個被造世界的中心,衪所付出的勞苦與精誠是無法言喻的。

 

神 在創造人類時費盡苦心,獻出衪一切的能量並且把衪本身的精華、衪的愛與情感都傾注到人類身上;衪創造人類時彼此間所連結的關係,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拆散與分 割的因緣。因為,神是歷經艱辛才創造出人類的,因此,當衪把眼光投射在人類身上時,才能感到安息,而且只有從他們身上得到全部的喜樂與幸福。(20–205, 1968.6.9)

 

神是人類的父親而我們則是衪的兒女。由於神在創造人類時投入了衪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以及骨髓中之骨髓,因此,要是我們呼喚衪時,衪不得不被我們所吸引,就好像當衪呼喚我們時,我們也會禁不住被衪所吸引一樣。

 

根據這種因緣關係,神創造了完全符合創造目的的人類。神要是寫一篇論文或者作一首詩來讚美以此方式創造出來的人類,這樣的論文或詩篇將是世上任何詩人或作家永遠無法模仿得了的最偉大的作品。這篇作品描寫的對象既不會是神也不會是萬物本身,而是代表整個被造世界的人類。(20–207, 1968.6.9)

 

宇 宙是什麼?宇宙象徵著神有形的體,宇宙是衪的展現。因此,我們能夠樹立起可以真正愛宇宙的概念,我們也可以意識到我們愛這宇宙。你經常會用手輕撫自己的頭 髮,而且當有任何外物沾在你衣服上面時你也會把它拍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東西屬於你,是你身上的一部分,所以,你自然會去照顧它們。

 

從今起,你需要努力讓神住在你心底深處,跟你的心、你的體以及萬物成為一體,從而建設一個統一的世界。(86–173, 1976.3.28)

 

宇宙有多廣闊呢?它橫跨幅度有數十億計光年,光每秒的速度為三十萬公里,而三十萬公里大 約是地球圓周的七圈半,以這種速度走一整年的距離在天文學裡稱為一光年。宇宙是如此浩瀚,因為光以這速度走了幾十億年卻仍無法貫穿整個宇宙。目前格林威治 天文觀測台已經發現到離我們地球一百億光年的星球,如今我們更是來到了一個新紀元,因為,連距離我們一百五十億光年的星球也可以觀測得到了,而且人類在不 久的將來甚至能夠觀測到比這更遠的其他星球。

 

這浩瀚的宇宙的大小約為二百一十億光年,這是個原理數。所以,宇宙是如此之廣闊。為了更加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假定說,光從這裡走一整天的距離為光日,走一個月為光月,但是,光在一秒鐘裡能夠走三億公尺,要走完這段距離你就得繞著地球七圈半,七圈半!在一眨眼之間光已經繞了地球七圈半。

 

以 這種速度行進的光它的背部一定會痛,在走了一整天之後頭腦也昏沈了,於是它可能會說:「唉!還是算了吧。」更何況它所走的不僅是一百光年的距離,而是走了 千百倍於那距離,也就是一億光年的距離。自從它最初出發以來假設已經過了一億年,這一段期間相當於前後銜接的一百萬個人每個人活在地上一百歲,即使這樣, 光仍然沒有走完該走的旅程。

 

那麼,二百一十億光年有多長呢?在這麼一段期間裡,前後銜接的兩億人各活在地上一百歲,在他們都去世之後光仍然在行進著,它不是以直線方式走;而是以旋轉的方式前進。這就是宇宙。(181–195, 1988.10.3)

 

b)宇宙被造為人類愛的教科書

 

以 真愛的標準來看,亞當與夏娃本應在成長期間觀察、學習根據成對系統創造的大自然愛的花園。經由觀察萬物被造的原理他們理應曉得兩個人在成人之後應該做些什 麼事。被造世界是神的博物館,這個愛的博物館是為了亞當與夏娃的教育而設立;成長中的他們通過觀賞萬物而明白鳥與蝴蝶是如何誕生為雄與雌,它們如何發展彼 此間的情感並生育後代。

 

成長到完全成熟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明白男人是象徵陽性之神愛的王子,而女人則是象徵陰性之愛的公主。於是,女人就會了解:「這男人正是我所需要的男性!」並且學習去相信他,而男人也會想到:「她真正是我不可或缺的女性!」(201–161, 1990.3.30)

 

基於真愛的標準來看時,亞當與夏娃本應在成長期間觀察、學習根據成對系統創造的大自然愛的花園。成長中的人類通過觀賞萬物而明白鳥與蝴蝶是如何誕生為雄與雌,它們如何彼此發展出愛的情懷並生育後代。(201–356, 1990.4.30)

 

我 們從童年期進入少年期,到了青春期之後便開始學習。每個人都是這樣,在嬰兒期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會不斷地問:「媽媽!這是什麼?」或者,「爸爸!,那 是什麼?」如此,你就能夠發現並學習新事物。在以這種方式學習到生命中的一切事物之後,男子就可以明白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成對系統,他終於明白:「啊!動 物界都是成雙成對的,連昆蟲界也一樣,世上的一切、還有花兒和礦物都是如此!」他會恍然體悟到「對!它們都站在主體與對象立場,以成對的方式生活,如此看 來,我似乎也必須遵循這樣的道路!」(219–31, 1991.8.25)

 

亞 當與夏娃從成長過程裡認識了這個世界,當這對神的兒女在成長中觀看這個世界時,他們發現世界是個博物館,愛的博物館,展示著由雙雙對對組成的萬物。他們從 這世界有了發現,「哇!公的和母的愛得如此之深,即使蒼蠅也是有公和母之分,蝴蝶亦然,它們都是成雙成對地存在,而且交配並繁殖!」你們認為,他們會不會 有這樣的體認呢?(200–246, 1990.2.25)

 

神以成對系統創造天與地的目的何在?天地是個愛的博物館,通過這個博物館衪告訴我們要比鳥兒、昆蟲活得更快樂,事實上,要我們比世上任何存在更幸福。(20–57, 1990.2.23)

 

這世界每一種萬物都以成對系統存在,而根據這體系創造的環境是人類理想之愛的博物館。因此,在礦物界裡的化學作用只發生在合適的元素之間;樹木與植物同樣是在相應的配對之間進行授受並繁殖;鳥兒也是同樣的道理,連昆蟲當中的蝗蟲也一樣,蝗蟲不是也吟唱嗎?(199–309, 1990.2.21)

 

因 為神按照偶對方式創造了世界,因此以男女為中心所有要素皆涵蓋於其中。自然界是什麼?是一個教導愛的博物館,使得男女可以學習愛之道。因此,要是一個男人 以渴慕之情為他親愛的妻子唱首歌時,無論他唱的是什麼歌都不會成為罪,但是,如果他墮落了,那就會成為罪。假如因為愛的問題而使家庭破裂,使天的原理遭到 破壞,那也會成為罪;當一對夫婦在這些原理的基台上彼此相愛並宣誓說:「我真正愛你,永永遠遠不止息,你是我永遠的伴侶。」這不會成為罪。你們應該清楚認 識這事。(199–280, 1990.2.20)

 

宇宙是按成對系統組成的,並且像是慈愛的神所創造的一個活物博物館,不像國家博物館那樣充斥著無生命、無主人般的古老紀念品,而是充滿了活生生的紀念品。(195–136, 1989.11.7)

 

為了使真神所創造的一切都具備滿足理想之愛的條件,被造世界的每一樣存在都形成了主體與對象的關係。因此,這宇宙中每種被造物的存在形式都具備成對系統,即使在礦物界裡也有「夫妻」,它們豈不是彼此相吸嗎?你們都是頭一次聽到這種事吧!不是嗎?即使實驗室研究員變成了暴君,強迫兩種互不搭配的元素結合,也無法讓它們結合起來,即使是神發出,「結合」的命令也不成。然而,如果該兩種元素能夠彼此相合,那麼,即使下令說:「不要結合成一體!」它們也會結合。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明白,一切存在以成對系統方式存在是因為神的愛。(177–271, 1988.5.20)

 

你 們需明白,即使連微小的昆蟲,也都是基於愛而成雙成對地存在,礦物界也是一樣。這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愛。雖然在被造世界中它們屬於較低層次,但是仍然按 自己的方式以愛為中心而繁殖。這個宇宙的設計方式,是所有的體系之間彼此和諧運作,以便能夠經由人類完成神的創造理想。(29–308, 1998.6.7)

 

因 為在伊甸園裡所展開的一切都是成對的,所以,通過觀察它們亞當會自然而然地明白:「啊!我是個男人,因為我長得像雄性;那麼長得像雌性的那一位在何處?」 那時他應該會到處尋找,並且發現到:「原來是夏娃!」,而後他們會在神面前成婚。那時他們應該會覺察到,「原來公的和母的結合之後,就會生育後代!」現今 有許多女人不想結婚,但是卻喜歡孩子。(288–304, 1998.1.1)

 

由 於伊甸園裡一切存在都按照成對系統而創造,因此,亞當與夏娃可以親自看到動物交配並繁殖,而且會觀察到,「公的與母的一起營造愛的環境。」亞當與夏娃將通 過觀察它們而學習到愛,所以到最後他們終於覺得,「我們也應該要在一起。」當亞當和夏娃還在成長時,情況會是多麼複雜呀?男子天性較野,所以,他喜歡爬山 到處奔跑;另一方面,女人只會坐著觀看,或是整天待在家裡玩玩具。雖然,他們性格不同,但是可以從觀察周圍環境中學習,自然地發展出對彼此的愛慕之情。(278–280, 1996.5.26)

 

當亞當與夏娃終於意識到整個世界是由偶對關係所組成,他們當能明白自己無法過單身生活。任誰都可以看到,即使是鹿和牛都有公和母之分,它們彼此交配而生育後代。由於他們看到世間的一切,從動物界直到昆蟲、鳥、蜜蜂與花兒都這樣做,所以,不用有人來教授他們也會知道。(246–58, 1993.3.23)

 

你們每對夫婦都像伊甸園中的亞當與夏娃一樣,是從兩個胚胎發育成熟而生下的弟兄與姊妹;在那立場上能夠找到的只有妹妹,沒有別人,她是獨生女,世上沒有別的朋友。既然在伊甸園裡只有一男一女,亞當必須與夏娃交朋友,他們是哥哥與妹妹關係。

 

當亞當與夏娃成長時,他們應該能認識到以成對系統組成的萬物如何成長並且繁殖,當他們瞭解到,萬物是如何存在與發展時,就會明白他們也應該彼此相愛,成為夫婦,並且把這傳統留給將來的歷史。他們成為夫婦這事是為了未來歷史與人類的緣故。(228–268, 1992.7.5)

 

亞 當與夏娃誕生時,應當成為神的對象與兒女,然而,在兄弟姊妹關係方面他們並沒有典範可循,不是嗎?女人應當由自己教育自己,而男人也應當是靠著自己來達到 完成,他們學習所需材料在天地間可說相當豐富。因為萬物都是按照成對系統創造的,男人看著萬物可以學習到,「這就是我們的成長之路!」而女人也會凝視著萬 物而自然地明白,「這就是我們的成長之路!」大自然就像個博物館一樣,把一切關於愛的教育材料照樣展示出來,因為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都是成雙成對。(228–268, 1992.7.5)

 

相對性必須包含在縱的基準裡,在那基準裡有個對象。然而,這個對象,也就是兒子和女兒,必須先長大並且充分成熟。這世上的萬物都是按照成對系統創造的,從礦物界、植物界與動物界一路下來都是如此。由男女組成的人類世界也一樣,成為這個體系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個愛的博物館,雖然層次比人類低,但是裡面陳列的萬物都是雙雙對對的。神為什麼要創造這個愛的博物館?又是為誰而造的?它是為了人,而且也是為了神而造。因此,神可以從礦物界、植物界與動物界中的所有存在感受到愛的情懷。(238–29, 1992.11.19)

 

男 人與女人必須行走通往完成的道路。儘管起先並沒有配偶,但是當男人看到萬物都成雙成對地生活在一起並且生下它們的後代時,他就明白自己必須和女人結婚。隨 著春天到來,他觀察到牛、豬、狗、貓、甚至連蝗蟲都在交配,於是他恍然大悟道:「啊!原來是這樣,人是不應該獨身的!」在這之前,男女之間彼此關注的程度 只能說以「四十五度角對視」,但是在這之後他們明白,「啊,我需要的是亞當!」以及「我需要的是夏娃!」

 

自 然環境毫無例外地是由主體與對象的成對系統組成,宇宙是一個以愛作為核心的博物館,由雙雙對對所組成的博物館。因此,當你看到一對雀鳥嘰喳相愛地築巢、下 蛋並餵養幼鳥時,應該要有所領悟才對,應該有感而發地說:「我應該為自己的兒女付出百倍於雀鳥為幼鳥的辛勞。」即使昆蟲也是,雄與雌的昆蟲彼此相愛而繁殖 後代,它們冒著生命的危險來養育後代。這就是教育。(229–287, 1992.4.13)

 

亞 當與夏娃在走向個性完成的過程中,應該要從周遭的自然界中觀察而學習到亞當被預訂為夏娃的配偶,而夏娃則是亞當的配偶。亞當的天性喜歡到外面去從事一些外 向的活動;他想去打獵,而且不論到哪裡都想征服環境。那麼,夏娃又是如何呢?她的性格與此完全相反。通過這種方式的成長,他們領悟到作為女人與男人所應該 學習的內容。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這種方式創造的。礦物、植物與動物豈不都是按成對系統創造的嗎?這是亞當與夏娃應該從中學習的。當他們年紀愈長,就會發現放 眼所及的一切存在都形成了一種相對關係,於是不用教導他們也能瞭解這真理。(225–201, 1992.1.20)

 

誰來教導有關愛的內容呢?是自然界在教導,在庭院裡奔跑的動物有公與有母,蝴蝶也是一樣;簡言之,一切物種都是成雙成對。當百花盛開時,在美麗的庭院裡可以聽到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它們為什麼這樣呢?公鳥與母鳥為什麼而吟唱呢?它們想呼喚誰呢?

 

鳥兒吟唱有三個理由,一是肚子餓,另一個理由是為了愛,而最後一個的理由是呼叫自己的幼鳥。就這三個理由,它們這樣做是為了愛。(208–251, 1990.11.20)

 

為 了能夠處於完成的亞當與夏娃的相對圈裡,宇宙中的萬物也需要與亞當和夏娃有相似的結構。因此,萬物也都按著偶對原理來創造,每個物種都是成雙成對地存在。 亞當是個大的陽性,萬物世界裡的種種存在則是往東、西、北、南各方向擴散的小小的陽性。因此,人類與萬物都是按照相對關係原理而創造的,在這一點上,人與 萬物可說是完全一樣。當人類與萬物以絕對的主體為中心達到均衡狀態時,神可以縱地降臨到他們身上。(230–2520, 1992.5.8)

 

在雀鳥的嘰喳聲中醒過來豈不是比自己醒來更好嗎?那是多麼富有詩意啊!你們喜歡獨自唱歌或者更喜歡聽別人唱歌呢?那豈不也很富有詩意嗎?聽鳥的嘰喳聲而不是自己嘰喳,而且讓你親愛的伴侶叫醒你而不是獨自醒來:在各種富有變化的和諧音調中醒來豈不是更理想嗎?

 

所以,鳥兒也是我的朋友,為什麼是我的朋友呢?因為成對的系統,所以鳥兒能夠成為我的朋友。男女也是偶對的,當你思考到與鳥兒成為朋友時,是多麼具有詩意的一件事啊!(177–271, 1988.5.20)

 

觀察這世界的每一種存在都是雙雙對對並且按此而繁殖,亞當與夏娃就會瞭解他們也應該在達到個性完全時共築愛巢。在那之前,他們並不曉得這件事。

 

亞 當與夏娃當時只有兩個人一起生活,沒有別人。就兩人的性格來說,亞當是陽性而且外向。早上一醒來,他就喜歡去到山嶺野地抓兔子、雉雞、鹿,也想捉條蛇來剖 開肚子看一看。為了成為未來的主人並且管理一切事物,他需要知道所有該知道的事情,所以,他想要發現山裡都有些什麼東西,有哪些動物,水裡面有哪些魚?因 為他是個男人,所以需要探究明白所有的事情,如此才能成為主人。(262–74, 1994.7.23)

 

神樂在創造之中,那會有多麼快樂呢?當衪按成對系統創造所有存在,並且看到連細胞也雙雙對對地彼此相愛時,那會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連一張拍得好的相片也會帶給拍攝者無限的喜悅,更何況是看到實體的被造世界在歡樂中對話並跳舞,神的喜悅該是多大啊!(283–102, 1997.4.8)

 

當神養育在衪懷裡創造出來的亞當與夏娃時,衪為他們創造了僕人,即天使長,來保護養育他們,當他們完全成熟之時,衪預定要讓他們成婚。

 

為 了成就這件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間誕生,男的就被培養成為男子,女的則被培養成為女子。當他們充分成長之後,會通過觀察這世界而明白礦物、植物與動物都根 據理想的偶對關係創造為成雙成對。他們本應觀賞它們而學習到,「啊,動物們都成雙成對,並且生下後代過著快樂的生活。哇,媽媽會冒著生命的危險保護並養育 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應該這樣做。!」因此,我們可以說大自然是為了亞當與夏娃的理想發展所展示的博物館。(262–74, 1994.7.23)

 

當你進入真愛最深層之境界時,你甚至可以跟石頭與所有萬物溝通。在真愛的世界裡,所有存在都能夠彼此溝通,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所有按照成對系統而創造的萬物,都為了與神的愛相連結而發揮合一的作用。

 

真 愛必然會產生共鳴。當你進入真愛圈時,你可以感受到神的內在與外在的世界。所以,即使你沒有得到教導也能夠自然而然地知道靈界與神,以及在地上生活時如何 侍奉父母與神的國度。真愛的道路不應該草率行走,行走愛的道路有一道公式,而且只有一條道路可走;人類所追求的真愛道路和神與天上世界所行走的真愛之路是 同樣的,當我們往上爬的時候神也會順著這條路從上面降下來。

 

那麼,我們和衪在哪一點相遇呢?必須在我們達到個性完成的那一點上,這是唯一的相遇點。為了與神合一,我們必須在這一點與祂相遇,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地方,那裡是我們應該與衪相遇的地方。(238–31, 1992.11.19)

 

在 對愛的理論作了相當的論述之後,很清楚看到一切事物都可以從這理論加以解釋,它是知識之王。在瞭解愛的理論的過程中,我們也認識到整個被造世界是由成對系 統組成。礦物界豈不是由陽離子與陰離子所組成的嗎?它們是成對的,其目的又是什麼呢?它們這樣被造的目的是為了愛,這愛對應於它們的層次,因為在這種情況 下才會有繁殖的產生。

 

同樣,在動物界裡也分公與母,人類則有男與女,為什麼萬物都是如此被造呢?愛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女人也不是為了男人,男女都是為了愛而被造的!理應如此,那些否定這個命題的人們全都是專司破壞與製造地獄的一群惡棍。(221–257, 1991.10.25)

 

 

4)進化或創造

 

1.進化論的根本謬誤

 

a)物種的嚴格區分與對第三者介入的絕對排斥

 

歷 史能夠追溯到多久以前呢?是追溯到進化開始之後呢?或是追溯到進化開始之前呢?麻雀與鵐是表兄弟,兩者是同一種類,它們的骨架以及每一種外貌特點完全一 樣,兩者的差別只在於羽毛的顏色;其他特徵連生殖器官和眼睛都一模一樣。就算是這麼相似,如果麻雀與鵐得到指令,它們能不能夠彼此交換伴侶、交配且繁殖 呢?這樣嘗試幾千年之久後,能不能成功呢?即使花上幾千年讓猴子和黑猩猩交配,也不可能生出下一代來。(232–126, 1992.7.3)

 

麻 雀與鵐是兄弟,拿牠們的情況與猴子和人類相比,這個敍述是百分之百相似。那麼,要是讓一隻麻雀和一隻鵐交配,它們會不會生出另外一種鳥呢?全世界的學者 們,只因為人類外貌與某些動物的結構相似,就推論說我們是進化而來的。他們否定了通過雄與雌的交配與繁殖而發展的邏輯。各位,生殖器官是多麼複雜啊!對魚 類而言,其公魚和母魚根本不作接觸,陸上生物則有所不同。(199–307,990.2.21)

 

在 太陽系裡的行星地球存在多少年代了呢?它已經運轉數十億年之久,在這期間它是否曾經有過些微偏離軌道呢?日復一日不曾有過分毫的誤差,萬物也都同樣遵循其 韻律;美國麻雀和韓國麻雀築巢方式一樣嗎,還是不一樣?請回答,一樣還是不一樣?它們築的巢都一樣。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麻雀築的巢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 進展,豈不是該如此嗎?此說若成立,那麼,我們要問,它們怎麼又會在幾千年,不,好幾萬年當中保持著相同的築巢方式呢?它們又怎麼知道如何築自己的巢呢? 燕子有自己的築巢方式,麻雀和黃鸝鳥亦然,黃鸝鳥把自己的巢掛在樹枝上。(179–246, 1988.8.12)

 

要 是讓一隻雄性猩猩之王和一個醜陋的女人成婚,為他們祈禱幾千年並獻精誠,他們會生下人類幼兒嗎?給我一個回答,你們這些猴子的子孫,共產黨徒們!要是共產 世界獻上禱告並且使出一切力量,你們認為,猩猩與女人結婚能夠產生人類後代,或者不可能?如果你們不知道就別堅持共產主義或進化論了,你們都應該過著更有 智慧的生活。(262–80, 1994.7.23)

 

從 阿米巴原蟲的層次進化到猴子,得往上通過好幾千個物種愛之門的關卡,進化論忽略了這個事實。有沒有可能毫無障礙地從一道愛之門進入另一道愛之門而不通過不 同的物種?鳥能不能跟昆蟲發生生殖關係?鳥類跨入動物界時能夠不跨過層層限界嗎?只因為骨頭結構一樣就做這種宣告,卻忽略它們得通過愛的關係,即愛之門而 成長的事實,真是荒唐無理。不同的物種進行交配會產生更優異的後代嗎?不,只會產生更差的品種。這裡會產生問題是因為,這些人不知道愛的關係。(254–264, 1994.2.15)

 

物 種間的分化非常嚴格,在阿米巴和猴子之間有好幾千個物種,這幾千種生物都是通過雄與雌的門路來生育它們的下一代,也就是必須經過好幾千次生育。如果忽略其 間存在著數千品種的差距,而主張只憑一次生育就可以完成這樣的進化,那麼這是一個徹底錯誤的觀念,因為它否定了一個事實:必須通過許多的愛之門。一個阿米 巴原蟲如何通過好幾千個物種的愛之門而成為人類呢?只因骨頭結構相同就能夠說其他特徵都相同嗎?骨頭結構相似的情況可多得很,別再說這些妄語了。(266–39, 1994.12.4)

 

從今日進化論的觀點來思考物種的起源,我們可以確定地說,一個物種是不可能就那樣生成的,必須有陽性與陰性才行。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礦物,要形成一種物質必須有陽離子與陰離子的結合。一切存在都是從正與負,也就是陽與陰而產生。(213–63, 1991.1.14)

 

再 創造牽涉到環境以及主體與對象的創造,這些都具備之後才可能有相應的發展。進化論也應該循此邏輯展開,不能夠按目前的方式來推演。主體與對象必須融合成一 體被吸納成為更偉大的存在的一部分,並且要通過一道道的愛之門。按照這個原理來推演,要從沒有愛的阿米巴進化到人類得通過好幾千個層次,而這些愛之門不可 能輕易就跨過去的。(230–68, 1992.4.19)

 

今天的進化論說,阿米巴發展並進化成人類,此處,我們應該考慮哪些事呢?為了使雄與雌達到人類的基準,它們需要在愛的路上通過好幾千個階段,人們對此事截然無知。不同物種間的限界非常嚴格,那麼,又怎麼有可能走一程就能夠通過這一切限界而產生進化呢?(209–29, 1990.11.25)

 

你 們當中有沒有人願意讓別的男人介入你和妻子之間呢?對動物與植物而言也是如此。你們回答沒有人願意是普通程度還是絕對的呢?如果你的回答是絕對的,那就再 也沒有第三者介入的餘地了。不同的物種各屬於完全不同的層次,阿米巴是通過陽性與陰性的愛之門而生成的,那麼,它又怎麼聯繫上以及產生另一個物種呢?它能 夠這麼簡單往上爬嗎?它必須通過一道一道的愛之門,它可以就忽視這個原則而往上爬嗎?西方人看起來像猴子,因此,才會想出這個進化論。確實沒錯,他們頭上 和身上毛髮的顏色豈不都是褐色,像猴子一樣嗎?(216–247, 1991.4.7)

 

愛 是絕對的,除了兩個當事者絕不希望有第三者的介入。從這個觀點來看就可以明白,阿米巴是通過好幾千個階段的愛之過程才與人類連結關係的。愛是持續存在之源 頭,如果沒有愛,一切事物豈不都會破滅嗎?阿米巴只活一年,但是其存在以子孫的形式通過愛而持續下去。你會喜歡有第三者在愛之門介入而繁殖出變了色的阿米 巴嗎?如果一隻猴子和人結了婚並且一起生活一千年,你想他們會不會生下後代呢?即使一萬年也無法看到他們生下一個孩子,更別說一千年了。所以我說別再瞎扯 了。(222–185, 1991.11.3)

 

要 是你忽視以下的原理:男性與女性間的關係是通過往更高階段發展的過程而創造出來的,亦即,通過存在於阿米巴和猴子之間好幾千道以及好幾萬道愛之門,結果才 導致這些物種全然分立的事實,則即使是在昆蟲世界裡進化論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你們可以看看麻雀是如何協調牠們的相對關係;在冬季時節,它們不關心交配的 事,所以互相嬉戲,每一隻雀鳥都站在不同的正的立場;但是春天一到,它們就開始築巢並且形成親密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絕對的;公的和母的同 心一體絕對要把想接近它們的第三隻麻雀趕走;當另一隻母雀過來時,公的會把它趕走,若另一隻公雀過來時,母雀會把它攆走。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牠們會出於 本能地驅趕任何入侵者來破壞根據宇宙原理建立起來的相對圈。(218–338, 1991.8.22)

 

所 有會開花的植物都有其所屬的品種,不會變成另外的品種,再者,它們也變不了。由此看來,品種間的區分是非常嚴格的,因此,說猴子是從阿米巴演化而來的進化 論的邏輯是不能成立的。既然物種間的區分是這麼嚴格,那麼,千萬物種又怎麼能夠在單一系統裡彼此連結發展,而且受到全體物種的支援呢?進化論並沒有認識到 愛的力量,只有通過愛的力才可能產生繁殖,沒有愛,任何存在都無法繁殖。這愛的力怎麼能作用在阿米巴和猴子之間呢?任何情怳下,都不可能發生這種事。(278–100, 1996.5.1)

 

假 設讓阿米巴演化成猴子,那阿米巴靠自己能夠演化成猴子嗎?要穿越那麼多不同的品種,需要有哪些條件呢?若不通過愛的關卡,就不可能從一個階段進到另一個階 段,不可能出現更高的新品種。只有在通過雄性和雌性之間幾千幾萬個愛的階段之後,那個存在才能夠成為更高級的物種。如果在物種的世界裡,原則性的正負觀念 容不下第三者侵入愛的關係裡,那麼,在阿米巴的世界裡一個存在便無法爬到一個更高的層次。(237–135, 1992.11.13)

 

進化牽涉不同物種的產生,但是不通過愛的關係就不可能產生另一個物種,因為,物種的區分非常嚴格。(302–181, 1999.6.13)

 

必 須立刻推翻進化論,因為,他們是按著自己任意編造的理論來討論進化論,竟然說人類是猴子的子孫!這些傢伙們!人類是被造為永遠侍奉神的存在,他們到底為什 麼把這樣的存在說成是猴子呢?在猴子和人類之間存在著四十七個不同點,不可能有品質或物種的變異。如果此說為真,那麼,猴子和人類住在一起,他們會生下一 個嬰兒或猴兒呢?當然不可能!物種的起源是絕對的。(299–90, 1999.2.5)

 

為 什麼宇宙按照成對系統存在呢?進化論說,是自然生成的。在進化論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事實是什麼呢?男女都有生殖器官。這生殖器官有沒有進化呢?如果有,那 麼,人類夫婦相愛的方式也應該隨著變化才對;現代的人應該有比過去的人更加發展的做愛方式;在昆蟲界裡,做愛方式也應該不同於過去;鳥兒也應該有不同的交 配方法。我們應該以這些因素作為基礎來進行討論。愛的器官,也就是生命的起源是否被造為會產生進化性的發展呢?他們簡直是神智不清。(191–53, 1989.6.24)

 

被 造物種在愛的領域裡的嚴格區分,是不容天宙間任何事物侵犯的。隨著春天的到來,一對公雀和母雀開始築巢以便下蛋,它們不會容納第三者,不論是鳥或動物,來 介入它們之間的關係。在場有沒有人願意在洞房花燭夜邀請自己的摯友一起過夜呢??進化論不是真理。對於一個即將結婚的女人而言,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像 母親那麼親密,所以,她心裡會這樣想,「不論是生是死,我都要和媽媽在一起!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得跟她在一起。」然而,事情根本容不得她那樣做。即使是這 樣一位女性也不會在新婚初夜對母親說:「媽,今晚跟我在一起好嗎?」會有這樣做的女性嗎?第三者的介入是絕對不必要的,那是人類應該遵守的愛的傳統與本然 標準。(228–154, 1992.3.27)

 

各 位!生殖器官有多麼複雜呢?就結構與形狀而言,麻雀、鵐和鶺鴒都完全一樣,果真如此,讓麻雀和鶺鴒交配會生出什麼呢?又,可不可能生出後代呢?那些無賴, 都在瞎說些自己都不懂的事。如果我跟他們辯論,不出幾句話,他們就會無言以繼了。這些傢伙們!看看雄性與雌性吧!如果說一切存在都從阿米巴發展而來,那 麼,我們怎能解釋雄性與雌性的存在以及凸的和凹的器官呢?為什麼一切存在都只能通過這凸凹器官的交融才能繁殖呢?誰作了這樣的設計呢?是進化論者嗎?他們 不明白生命的起源,也就是內的能量,是在陽性與陰性生命交融的基台而產生的,這內容是如此偉大以致於超越了宇宙觀。我聽說,在猴子和人類之間存在著四十七 個不同點,如果這兩種物種成婚,能夠生下任何後代嗎?在我求學的年代裡,當我向共產主義者提出這個問題時,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我!我還有好幾百個這類事 例,但是時間不夠。這種無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198–24, 1990.1.25)

 

進 化現象有沒有可能以結構同位性為基礎而產生呢?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就阿米巴而言,若不通過陽性與陰性間的愛之路就不可能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鵐和麻 雀外表相似,但是,能夠說其中一種是由另一種演化而來的嗎?它們的爪與喙形狀上一模一樣,你無法加以區分,縱使是這樣,讓一隻雌鵐和一隻雄麻雀交配能夠生 出幼鳥嗎?那麼,讓一個白人男子和一隻雌猩猩結婚又能產生出什麼來呢?他們能夠生出後代嗎?或者不能呢?進化論者們,回答我吧!你們需要知道只有通過生殖 器官才可能有發展,今天晚上回到家裡想一想這件事吧。你們知道生殖器官有多麼複雜嗎?形成物種的構造所需的神經要素全都集中在那裡。(199–253, 1990.2.20)

 

今 天世人相信人類的進化與發展;然而,我們以阿米巴為例,它們不是由單單一個雄性來開始發展的,因為只有在一雄一雌授受時才可能產生更高層次的存在。進化論 是個大問題,為了從低級的存在向高級存在發展,必須通過陽性與陰性之間所有不同層次的愛才行。各位請聽好,麻雀和鵐非常相似,只是外表色彩有些微的差異, 除此之外,它們的骨骼架構完全一樣。儘管有這種程度的相似性,要是你讓一隻鵐和一隻麻雀交配,它們能夠繁殖下一代嗎?請回答我,進化論者!讓它們交配看 看,絕對繁殖不出後代。西方人有較多的毛髮,那麼,如果讓一名西方男子和一隻雌猩猩結婚他們能生下小孩嗎?絕對不可能!(201–146, 1990.3.30)

 

物 種分化很嚴格,因此,儘管進化論者如此宣稱,但我們明白猴子不是人類的祖先。一個人不可能從阿米巴就簡簡單單地進化成人類,必須在好幾萬個階段當中通過許 多層次的愛之門才行。愛的法則以同樣方式適用於動物界當中,絕對不容許有第三者的介入,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產生階段性的進化呢?能量的作用中,輸出的 能量一定小於輸入的能量,因此,如果作用會導致損失,怎麼能夠產生出更優良的存在呢?不是嗎?況且沒有任何存在能夠自行加添促進發展所需的能量。(212–308, 1991.1.8)

 

你 認為阿米巴願意有別種存在介入它們繁殖後代的關係裡嗎?因此,我們無法否定這樣的邏輯:在物種之間不可能有這種連結。在論及進化論之前,我們得認清一個事 實,那就是,如果陽性與陰性的生殖器官被切除,那麼,進化論就會從根基處崩毀;因為,在出現進化以前就有了陽性與陰性的存在,所以才有可能發生相對要素授 受造成發展的現象。

 

是 否因為陽性和陰性的愛的器官演化成現今的狀態,所以,彼此間才能夠有和諧的授受嗎?這進化論是個問題。當一對阿米巴的愛的器官連結時,會不會創造出一條與 更高層次存在建立關係的道路呢?其連結產生的存在能不能跟同一層次以及各種層次的任何存在結合呢?當然不能。陽性與陰性的世界是基於愛的概念而生成的,它 與進化完全無關。(222–39, 1991.10.27)

 

在愛的世界裡,除了自己的對象之外絕不允許第三者出現,這是自然法則。對於麻雀和昆蟲而言都是如此。那麼,以進化論的觀點來看,從阿米巴到人類,這中間有幾千個階段呢?單是昆蟲類不就有好幾千個品種嗎?從植物到昆蟲就有數千種。

 

然而,人們卻相信這好幾千個品種的昆蟲和人類都是從阿米巴進化而來的。根本不是這樣!因為必須通過好幾千道以上的愛的階段,物種的區分非常嚴格。說什麼,人類從阿米巴進化而來!這些荒唐的傢伙!(227–296, 1992.2.14)

 

每 種存在都是按照成對系統創造的,如果你向進化論者提出,「為什麼會有陽性?」他們會怎麼回答呢?他們必定回答說:「是自然生成的。」這表示他們都是一堆精 神錯亂的人。陽性存在真是自然生成的嗎?所有陽性和陰性的生成都是為了繁殖自己的後代而不是為了別的物種;猴子不會變成人類,蛇也不會變成青蛙。是不是這 樣呢?進化論者是無知的人,他們不知道雄性與雌性通過愛連結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物種。你們都知道陽性與陰性了吧,它們生成是不帶任何目的嗎?(209–193, 1990.11.29)

 

環 境裡必有主體與對象,兩者必須合為一體並互相授受的。簡單說,主體與對象必須建立關係,因此,一個人不能夠單獨生活。心與體處於主體與對象的關係。如果主 體不認識對象,就不可能形成連結。即使在化學元素的世界裡,若其中一個元素無法跟另一個元素相合,則不論在實驗室裡多麼努力地想要把它們結合起來,也不會 產生任何作用;如果兩個元素能夠相對應,那麼,一把它們放在一起便會在瞬間結合成一體。(291–112, 1998.3.5)

 

物 種的分化非常嚴格。我們假設說,有一隻長得像青蛙的鳥兒去到青蛙堆裡並且跟其中一隻說「你願跟我交配嗎?」你想青蛙會回說:「當然可以!」嗎?它會跑走或 起而對抗呢?這種事不可能發生。進化論否定了以下事實:要從阿米巴演進到猴子,若不通過無數道愛之門就不可能有新物種的誕生。換句話說,如果進化論所說為 真,那麼,阿米巴已經通過了好幾千道的愛之門了。它真能辦得到嗎?他們那些人簡直喪失了理智,共產主義在文牧師面前一定會粉碎。我也很想知道他們會如何回 答以下這個問題:「思維與存在,何者為先?」他們會怎麼回答?先有精神或是先有物質?你們在學校都學了進化論,不是嗎?這種做法不對,因為進化論是錯誤 的。現在我要發動一項革新。(274–67, 1995.10.29)

 

我 們已經認識到,就生殖這件事而論,會在陽與陰的相對關係世界裡經歷發展的過程,而且也知道,在談論進化理論之前,就已經先有了陽性與陰性的概念。因為,在 愛的方面,物種的分化非常嚴格,絕不容許第三者介入。不過,根據進化論的說法,必須在一次大躍進的過程裡,穿越從阿米巴到猴子之間的好幾千個階段,但是, 這種事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當我們明白,只有在通過好幾千道愛之門以後,才能使發展的種子連接上的事實後,還能夠說只要一次大躍進就可能提升到猴子的這種話 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245–62, 1993.2.28)

 

如 果你承認進化論正確,那你就忽略了一個事實:在阿米巴和猴子之間得穿越好幾千個階段。即便是在同一個階段裡,也無法就這樣簡單地能夠穿越。其中每一個階段 都得通過幾千道愛之門才能夠連接上,在愛裡能不能容得下第三者入侵呢?容不下。你們有沒有遇到過一個新娘會在新婚初夜說:「媽,今晚和我到洞房裡一起 睡!」的情況?對新郎而言也是一樣。即使是一個嘴裡經常說:「我不喜歡爸爸不在身邊!」的男子,也不會在婚禮當天晚上向父親要求說:「爸爸,今天晚上您和 我一起睡!」因為愛這事是不希望有第三者介入,對動物與昆蟲界而言也是如此。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猴子只能生出猴子,不會生出人類或其他物 種。(239–231, 1992.11.25)

 

不論在實驗室研究化學元素的教 授下了多麼嚴格的指令:「喂!這個元素跟那個元素結合起來吧!」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如果別的元素不能滿足建立關係所需的條件,就不可能產生融合反應,不會 發生作用,只有在一方成為另一方的主體時雙方才能夠結合。儘管這才是生成的原理,但是人們為了解釋宇宙的形成而不負責地想出進化論,那真是荒唐的事情。這 裡我們得承認以下事實:本然宇宙力創造了所有存在互相授受所需的能量。(117–74, 1982.2.1)

 

猴 子與人類在本質上就不相同。猴子能過文化生活嗎?自從人類生命出現地球以來就有宗教伴隨他們。猴子會不會想通過文化來統一這個世界呢?它們會不會侵佔別的 國家使成為自己國家的一部分,或者在自己國家和別的國家之間建立國界以資區別呢?它們會不會這樣做呢?它們跟人類屬於完全不同的種類。猴子會榮耀神嗎?除 了吃和繁殖之外它們還能做些什麼呢?人類和猴子完全不同。主張進化論的學者和專家們不當地堅持說,人類是由猴子演化而來,他們是在欺騙別人。統一教會應該 向世人澄清說,他們主張的進化論是錯誤的,並且要加以糾正。(41–185, 1971.2.15)

 

b)力的作用法則與進化論的杜撰

 

進 化論被用來解釋今天的世界,但是,阿米巴若要繁殖比自己更高等的物種,就必須添加額外的能量。簡言之,必須有額外的能量。阿米巴能單靠自己引發出額外能量 以便發展嗎?它有這樣的能力嗎?若要爬得高一些而成為更大的存在,則它必須在自體內擁有更大的能量。但是,它並沒有能力靠自己創造額外的能量,它到底是從 哪裡得到這額外能量的呢?這種邏輯能夠成立嗎?如果一個男子,不論他是金先 生或是朴先生,宣稱:「我能夠在眨眼間擊倒拳王阿里」他能真正做到嗎?若要做到這點,那麼,他就必須獲得比目前擁有的力量更偉大的能力才行,否則,他無法 超越自己的極限。要是朴先生宣告說:「當我藉著突變而變得更強壯時,就可以擊倒阿里。」你們說可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呢?(89–73, 1976.7.11)

 

把 能量散逸原理列入考慮時,我們能夠說進入一個人的能量會等於離開他身上的能量嗎?能量進入一個人的身體以便進行作用,在作用完畢後離開的能量,會和進入身 體的能量一樣嗎?在作用的過程中會消耗能量,不是嗎?運動不會消耗能量嗎?因此,出來的能量不會等於進去的能量;作用之後的能量總是小於之前的能量。進化 論者說,能量會隨著作用而增加,不過,這種公式並不存在,如果這公式為真,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天翻地覆了。因此,必須有額外的能量。(55–254, 1972.5.9)

 

進化論者說,阿米巴逐漸演化成更高級的動物猴子,而猴子則演化為人類。好好想一下,一個人若要發揮超人的力量,就必須有額外的能量從別的地方補充給他。這才是能量的原理,有作用就必定消耗能量,只有補充額外的能量時才能再次產生作用。(38–155, 1971.1.3.)

 

原 則上,如果一個主體與對象授受之後會比授受之前更糟糕,那麼,他們就不會進行這樣的授受;只有在找到共通的目的,使得他們授受之後的處境比授受前更好時, 才會進行授受作用。我們以這樣的認識為基礎來思考進化論,就可以明白,如果找不到一個通過進化而使個體改善的目的,那麼,就不可能產生發展。因此,為了發 展,必須有一個更強大的能量通過橫的關係投入進來,否則,不可能有發展,如果沒有目的與作用的對象,則該能量也不會有用處。(54–11, 1972.3.9)

 

進 化論的矛盾在哪裡?阿米巴為了要進化與發展,它需要能量,必須有外來的能量泉源,才能夠逐漸成長。如果阿米巴說:「我希望誕生為下一階段的存在,更高級的 存在!」那麼,就必須有某種新的東西添加進去,沒有添加能量它就無法發展。它需要外來的能量。問題點在於,阿米巴可不可能一邊成長一邊創造能量,以使自己 成長為更高級的存在呢?這種事絕對不可能發生。(265–58, 1994.11.20)

 

進 化論認為怎樣才有發展呢?這個理論完全和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原理相悖,這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的理論呢?進化論談論的都是關於往更高層次發展的問題,不是嗎?難 道是指進化成一個更低階層的存在嗎?根據該理論,阿米巴自然生成,然後逐漸長得愈來愈大而演化成為猴子,猴子隨之演化發展成人類。正如進化論所說的,在這 過程當中,阿米巴變得愈來愈大或愈來愈小呢?根據力的原理,當輸入的能量與輸出的能量相同時,不可能產生更大的存在。或者說,本來所施加的能量不論有多 少,一定會比消耗之前更小。(37–16, 1970.12.22)

 

從 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能量在經過輸入與輸出的作用之後,必定會造成損失,也就是說,能量會減少。因此,我想要明白的是,說能量會增加的道理是怎麼出現的呢? 「進化」這詞表示隨著時間的流逝某些要素會加到某個存在上,使該存在變得更大;問題在於,那些要素來自何處?你怎麼能夠解釋得通輸出比輸入更大的道理?作 用會引起損失,因此,輸入必定大於輸出。從這個觀點來看,進化的道理是不成立的。進化的存在本身不可能依靠自己投入新的能量。並且在運動的天地裡,也不會 產生輸出比輸入更大的現象,因為要真是這樣的話,就會衍生出無限大的能量了。

 

接 著還有什麼問題?今天世界上相信進化論的人似乎忘了一個事實:一切存在必須通過陽與陰、男人與女人、雄蕊與雌蕊以及陽離子與陰離子的結合與授受才能生成。 在從阿米巴演化到人類的過程中有待通過好幾千個愛之門的階段,然而,這些人認為從前者演化到後者是輕而易舉的,荒唐的傢伙們!所有物種的原則是非常嚴格 的,沒有一種存在會容許第三者的介入。(214–193, 1991.2.2)

 

如果進化論成立,則所有存在應該能夠給自己提供演化所需的能量,因為,如果缺少額外能量,它們自體內就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導致細胞核的改變並且形成新的特徵。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說,進化論不能成立。(117–72, 1982.2.1)

 

主 體與其對象總是會有一個共通的目的與方向,如果是進化的話還能有什麼目的與方向嗎?此原理無法應用到進化論上面,因此,我們應該以這個目的與方向來推翻共 產主義。共產主義曾試圖利用這個虛假的理論來摧毀整個世界。當阿米巴進行作用時,它所產生的能量一定小於輸入的能量,它又怎麼可能變成更高層次的存在呢? 就阿米巴而言,輸出的力一定小於輸入的力,所以,若要創造出更高等的存在,就必須要有來自外部的能量源。否則,進化論的基礎就會崩潰。阿米巴本身有能力投 入額外的能量嗎?真是一群荒唐的傢伙!(210–155, 1990.12.18)

 

談 到進化論,你們認為一個進化中的阿米巴有沒有可能靠自己創造一個新資源,從而成為進化的起點?作用與運動環繞三點而發生,即,陽、陰與新能源,在具備這些 之後,另一點,即第四基點,也就是演化了的存在必需出現來完成這個週期。作用中的那個存在必須從第三點去到第四點,也就是它必須在週期裡授受並運動。但 是,阿米巴是否有足夠的能量轉三百六十度而後在一個新層次上回到其原點呢?它沒有。那麼,是誰為了這第三點投入了能量呢?從理論上說,這意味著必須有外來 的能量添加在那個地方。因此,演化時應該往哪一個方向去呢?是誰決定其方向呢?演化中的阿米巴無法確立自己演化的方向,從這個觀點而論,所謂的突變正是瘋 人的囈語。有誰會聽信這種理論呢?今天,進化論已成為過時的詞語,其核心已爛透而躺在它所當歸屬的垃圾桶裡了。該怎麼形容呢?就像糞堆一樣。(209–187, 1990.11.29)

 

今 天的物理學已經進步到主張二元論,即,所有原子都有意識的地步了。在本質上此邏輯與統一教會所教導的二性性相的原理相似。儘管層次有別,但同樣都主張所有 被造物都有理解力,不是嗎?那些以肉眼看不見而且只有幾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細菌有耳朵嗎?它們有眼睛嗎?有鼻子嗎?有嘴巴嗎?有生殖器官嗎?或者沒有呢? 這些特徵它們都有。(209–187, 1990.11.29)

 

在 創造世界時,神從第三點,也就是從投入新能量源的位置上著手。從這個觀點來看時,我們無法承認進化論或者進化這個詞。阿米巴進行作用時,它無法靠自己來選 擇第三基點,因為那是由另一個能源創造出來的。通過外力的投入,其運動將形成圓形,這意味著必需增加基點之數才能夠成為球形運動。(212–277, 1991.1.8)

 

進化論的信徒們,應該連根拔除這種觀念。這裡有沒有人相信進化論的?所謂的有學問的人,比如教授們都心甘情願地相信進化論,不是嗎?為什麼如此呢?

 

不管施加多少力,兩個不能互相對應的存在是無法授受或成為一體的,即使神本身也無法讓它們合在一起!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宇宙法則!為什麼宇宙法則是如此呢?因為,宇宙是基於愛的理想創造的,其中的所有存在都被賦予了相對者,宇宙是由成對系統組成的。

 

人 類是從阿米巴演化而來的嗎?在一條直線上無法產生創造的造化,要解釋這一點,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在一條直線上怎麼能畫出三個點呢?要怎麼創造出第三與第四 點,以形成一個四角形,進而產生創造的造化呢?圓形來自何處呢?圓形不可能出於直線。阿米巴自體裡有沒有能量使它確立並形成第三點?沒有,因此,阿米巴只 能夠作直線運動。(211–254, 1990.12.30)

 

根據愛的法則,從阿米巴的位置往上延伸共有數千個階段;那麼,阿米巴又怎能通過所有的愛之門而達到男性與女性的愛的層次呢?它辦不到。進化論的問題點乃在於能量是從哪裡來的?只有在越過眾多愛的之後,才可能有物種的繁殖那麼,阿米巴是否有通過這些門?還是直接越過去變成了猴子?接著要提出的問題是,所有存在都有陽性與陰性,甚至連礦物與化學元素也都有陽與陰,那麼,在陽與陰的相對性概念存在之前就有進化論了嗎?答案是在那之前沒有進化論,進化論是出現在陽陰概念之後。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宇宙中的主體與對象關係,沒有任何存在能夠超出自己的限界。(263273, 1994.10.15

 

在直線上不可能產生創造的造化,直線是兩點之間的連線。為了產生創造,必定要在空間的次元裡有三或四點的存在,那麼,是誰創造了這第三點呢?是直線嗎?請回答我這問題,是誰立了上面的第三點(能量源)以及下面的第三點(新被造物)呢?在通過涵蓋著相對關係的這四點之後,就可以造成宇宙創造過程中的一切發展了。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任何作用都需要有主體與對象,因此,若沒有主體與對象就什麼也產生不了。

 

接著要提出的是什麼問題呢?就動力學而言,輸入必定大於輸出。然而,根據進化論者的說法,當阿米巴從事發展時其輸出的力卻較大,這是不合道理的。不應該增加而應該減少才對。從這個道理來看,我們應該把進化論加以拋棄。(215232, 1991.2.18

 

直線上的兩點不會有創造,只有在第三點出現時,才能產生球形世界的創造基礎。在進化論的體系裡,找不到創造第三點的能力,因此,們必需瞭解到,宇宙間存在著法則使我們無法棄創造於不顧,這種事情是無法在直線上的諸點裡找到的。(227267, 1992.2.14

 

宇宙被造時,是如何在直線的形式上樹立起第三點(創造力)的呢?根據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明白,宇宙不可能是按照進化論所說的方式開始的。事實上,宇宙的被造是以這第三點為基礎開始的,這三個點的存在表明有一個核心,即第三點存在,而且(以主體立場)連接立於對象立場的存在。(22730, 1992.2.10

 

進化論是個過時而且落伍的理論,它沒有終極的方向。宇宙間存在著方向和目的,這件事意味著能夠為陽性與陰性兩個領域帶來互利的道路已經確立了,這是中,同時也是正。簡言之,這是一條兩個領域都會喜歡的道路。

 

有關力的輸出與輸入關係的論爭,進化理論者無法尋找到解決方案,他們也無法提出演化該有的方向。阿米巴自身是否有力連接上一個能量源,使自己發展為更高級的存在呢?答案是,它沒有這個力。別浪費時間談論這件事了,因為,此種創造性發展的方向是愛的方向。(207256, 1990.11.11

 

為了對進化論做出結論,我們可以問下面這個問題,阿米巴是自行創造使自己發展的能量呢?還是從外部得到供應呢?為了從現狀中演化並發展,必須有能量添加給阿米巴,那麼,是它自己創造這發展所需能量,還是從別的存在那兒得到?一個無法否定的推論是,如果它無法自己創造那能量,那麼,它就必須得到外來供應。

 

只因為兩個存在有相同的骨骼架構,就妄下斷語說其中之一是由另一演化而來,這種推理豈能成立?做這種宣告的人全然不可理喻,他們的精神有問題。你們必須瞭解,在阿米巴和猴子之間就有數千個物種。簡言之,物種之間是有區分的,而且它們必須通過陽性與陰性的愛之門才能繁殖那麼,只因為其中之一的骨骼架構與另一個相似,就斷定說其一必定由另一演化而來,卻完全忽略必須通過好幾千個物種愛之門的事實,豈能這麼說呢?難道說它們是通過那幾千個層次的愛之門而得到發展的嗎?(263–273, 1994.10.15)

 

當你誕生時你的雙眼是張開或閉著呢?那麼,是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張開眼睛,還是自然張開的呢?你是否在接受教導之後才開始吸媽媽的奶水?如果不是,那你怎麼開始的呢?這表示在那當中存在著一股無形,也就是說,有一個讓所有的存在進行作用的原理道路。由此可見所有作用都不是偶然發生的

 

今天進化論者說「宇 宙是自己發展的,它是自然生成的。」但問題是,它怎麼會自然生成呢?它怎麼就能夠從無中開始發展呢?它有可能在無原因、動機、過程或結果的情況下生成嗎? 先有動機和原因,然後才有方向產生。那麼,為什麼在這裡會出現方向呢?一個嬰兒是否帶著這樣的意識,「我應該往這邊走」才採取某個成長的方向呢?為什麼眼 睛會張開呢?當你的眼睛一張開時,它們是往裡看或者向外看呢?為什麼你會向外看呢?這種指令來自何處?又怎麼產生的呢?從這裡我們就可以認識到,所有存在是為了遵循某特定目的與方向而生成的。(9410, 1977.6.19

 

我們甚至連關於自己眼睛的所有問題都無法回答得了,這些問題是無法藉著辯證法或現今的進化論來解決的。將來你們必須與共產主義者爭戰,你們必需粉碎進化論與辯證法,當你粉碎了前者,後者就自然崩潰了。現在我們論爭是什麼呢?是關於先有意識還是先有物質的問題。共產主義宣稱「物質上,所以先有物質。」而民主世界則說「先有意識」。

 

在談到眼睛如何生成的問題時,他們說眼睛是因為自己的意願而產生的,這些人的頭腦一定有毛病。為什麼眼睛能夠轉動而鼻子不行?當我們問「為什麼眼睛會轉動?」時,辯證和進化式的回答是「因為它想要動。」眼睛的存在目的是為了讓人看,因為有了這個目的,所以必轉動。簡言之,它們轉動是為了完遂它們的目的。當塵埃落到鼻子上時它仍保持不動,但是落到眼睛裡時,它就會眨個不停,為什麼眼睛會有這種反應呢?那是為了讓眼球保持濕潤,因為眼睛裡面的濕度會蒸發而變得乾燥。為什麼會有眼睫毛呢?睫毛的存在是為了阻擋灰塵進到眼睛裡。對於「為什麼會那樣呢?」的問題,進化論與辯證法的回答將會是,因為它想要那樣。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眼睛到任何人說,它之所以會生長成這個樣子是因為想讓自己變成這種樣子,那,眼睛會對他說「你這個無賴,精神有問題!別瞎扯那些無聊話了!」(93176, 1997.5.29

 

c)愛的邏輯證明進化論的謬誤

 

我 們必需解決進化論的問題,它是個問題,因為進化論的概念與實在性一直以來成為共產主義所使用的工具。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才是真正寶貴的,你們能夠看見神、良 知或者愛嗎?這三項無形的事物對人類而言是最寶貴的。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良知,不是嗎?會有沒良知的人嗎?會有人沒有愛嗎?然而這些都是眼睛無法看見的既是無形,那產生怎樣的結果呢?它們能夠進入任何地方,與任何事物成為一體。如果它們是有形的話,能夠如此輕易進入任何地方嗎?正因為是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所以甚至可以進到人的細胞裡,沒有它們無法穿過的地方,這樣的道理是成立的。沒有人能夠控制愛,即使是宇宙也無法控制或阻擋真愛。(23968, 1992.11.23

 

先有演化還是先有陽性與陰性的存在?何者在先?先有實存呢,還是先有愛的概念呢?這是一件嚴肅的事。為了推翻共產主義我們必須徹底瞭解可以使進化論屈服的邏輯。阿米巴的產生是在現象世界之前還是之後?連接阿米巴與人類之間不同階段的機制是怎麼形成的?我過去是怎麼說明這事的呢?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愚蠢的邏輯,竟然說阿米巴通過變成人類,卻全然不顧存在是通過愛才能發展的事實。(23523, 1992.8.24

 

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成為歷史之一部分的基督教文化圈因人道主義思想的干擾而陷入大的混主義為基礎的達爾文進化論在摧毀基督教、勒住基督教脖子的事情上,扮演了主導性的角色。這個理論宣稱神不存在。在被造世界裡,成為主體與對象的是成對系統裡的陽性與陰性;陽性與陰性的概念就人類而言是男人與女人。那麼,是先有陽性與陰性的存在或者先有進化呢?環境裡到處都找得到主體與對象,唯獨沒有進化過程。任何環境下都必須有主體與對象,即使是礦物界裡,電子以質子為中心繞著它轉;在分子當中,陽離子與陰離子進行授受。這些事例是在演化之前或之後發生的呢?是在演化之前發生的,在演化之前先有這些作用的發生。(24549, 1993.2.28

 

何者為先,演化還是陽性與陰性的存在?是不是先有主體與對象呢?礦物界一樣有陽離子與陰離子,它們處於成對系統中的主體與對象立場。植物界也是一樣雄蕊與雌蕊處於主體與對象的相對關係裡。那麼,動物界如何?它們由公與母組成,這是宇宙中不變的天理法則。地球上永遠也不可能有人憑著人類的力量把物種的陽性或陰性存在改變成另一個物種。如果有這種人存在,那麼他所造成的後果將會帶來禍害。

 

我說,別再為進化論辯解了。你們需知道陽性與陰性的概念在進化論之前就有了,它是個秘密,一個深藏在宇宙中的奧秘。我們再也不能忽略宇宙是由陽與陰的概念、以及主體與對象關係所形成的事實。那麼,進化論陽陰概念,何者先呢?是後者先。耶穌來到世上之後,有沒有把與陰的概念加以改革?有沒有呢?272225, 1995.10.6

 

進化論怎麼說明進化產生的原因呢?他們說所有存在都是由阿米巴進化而來,這種論調簡直是荒謬。發展是靠存在自身產生的嗎?只有當兩個存在建立相對關係,並進行理想的授受時才能帶來高層次的發展。(86114, 1976.3.14

 

根據進化論的說法,阿米巴經過演變發展成人類。發展多麼複雜的事情。一個存在並非以既存狀態調適於其所處的環境就能夠產生發展,若要躍上一層次成為更高級的存在,它就必需通過正與負,也就是陽與陰之間的愛的過程。然而,進化論完全忽視這個事實。一個存在先是以性身分發展為另一個性,再發展成為一個性存在以及另一個性,有可能如此不斷發展下去?只有通過愛之門才能發展成一個更高層次的存在,但進化論卻沒顧及到這個事實。一個存在為了演化必須通過許多道愛之門。(208235, 1990.11.20

 

主張男人與女人通過化而的說法是問題。愛是在演化之前就有了,還是在演化之後才的呢?是在之前。今天有人說即使是細菌也以配偶的方式存在,不是阿米巴而是細菌。即使在放大幾十萬倍,甚至幾百萬倍才能看得見的細菌世界裡,我們也能夠發現「丈夫與妻子」,它們是在有阿米巴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呢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啊?萬物都成雙成對地生存的事實顯示出它們是以愛為基礎被造的。以此觀點來看,愛的感性在演化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那麼,我們要問,在從阿米巴進化到人類的過程中,它是怎麼通過雄性與雌性相互授受的數十億個階段的呢?這種說法本身並不合乎邏輯,其道理已經過時進化論造成嚴重的問題,在歷史上,它為否定神並且宣告「神不存在!」的共產主義提供了發展的基台。(223355, 1991.11.20

 

宇宙往何處去?不知道它往何處,就不可能指望有目的。共產黨主義者談的是進化論,所以,他們無法瞭解宇宙的真目的。然而,所有存在都被造為主體與對象,而且以愛為中心進行授受,它們帶來連結的是愛的道路,一切被造物都是行走在尋找愛的道路上。(26012, 1994.4.11

 

今進化論者也應該認識到,發展來自於主體對象關係的原理,兩者的心應處於調和狀態,而且一個更大的共同目的激勵。只有在雙方都受到激勵,並且一起追求該目的完成,才能夠共同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上。因此,必須有主體與對象。兩者共同得到的刺激稱為愛。(265190, 1994.11.21

 

在進化論裡面可以找得到愛的道理嗎?我談論的是,凸與凹是如何生成的理論基礎。那麼,何者為先,進化還是陽性與陰性的存在呢?哪一個先呢?是先有陽性與陰性。那麼,陽性陰性或者愛,何者為先?陽性與陰性是因為愛而生成。(27493, 1995.10.29

 

宇宙的起源在何處呢?宇宙不是通過進化而來。我們需瞭解陽性與陰性的存在是先於創造或進化的概念。為什麼會產生陽性與陰性呢?是為了愛,是存在的公式。(28060, 1996.11.1

 

每一種存在形式都是按偶對方式創造的,如果你向進化論者提出問題說「為什麼會有陽性生成呢?」他們必定會回答「它們是自然生成的」這顯示出他們是一堆精神有問題的人。它們是自然生成的嗎?所有陽性與陰性的產生都是為了繁殖自己的物種,而不是為了別的物種。猴子不會變成人類,蛇也不會變成青蛙,是不是這樣呢?進化論者是一群無知的人們。(209193, 11.29

 

宇宙保護由主體與對象組成的相對圈,從這原理的角度來看進化論,結果會怎樣?一個存在無法從阿米巴直接演化成更高級的生命形式;必須使陽與陰合成一體。當兩者合一時,它們會變成一個更大的陽或者更大的陰通過這方式,有的存在層次較高,有的較低。在一個全性的主體性存在面前,如果個存在對應於陽性大主體是站在對象立場,那麼,它就會附著於該陽性大主體,如果該存在是陰性大主體面前的對象,那麼,它就會附著於陰性大主體,進而形成更大的陽性或更大的陰性,朝向更大的世界發展。(218266, 1991.8.19

 

我們如何粉碎進化論?在學術界裡,那是一嚴肅的議題。公猴與母猴是通過化而生成的嗎?我們又問,性與通過化而產生的嗎?所有存在一直下到昆蟲界裡最小的昆蟲都以公與母的方式存在,正如在植物界裡以雄蕊與雌蕊,而在礦物界裡則以陽離子與陰離子的方式而存在。這些現象都進化而來的嗎?如果我們問進化論者,什麼是陽性與陰性的起源時,他會怎麼回答呢?他無法否認陽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彼此相愛並繁殖。(221145, 1991.10.23

 

進化從哪裡開始的呢?這是問題點。今天的年輕一輩知識份子被這個問題所住,因為逃不出這個陷阱而全都走向地獄。進化論者說進化是從阿米巴開始的。到底是進化,還是出於神的創造?我已經把這兩種理論作了清楚的說明。進化論是共產主義者在否定神的狀態下虛構出來的,它是為科學界帶來嚴重損害的怪物,因此,應該要連根拔除。現今我們已經可以藉著顯微鏡看到比阿米巴小幾百萬倍的整個細菌世界,如果進化是從阿米巴開始的,那麼,陽性與陰性細菌存在於阿米巴以前或者以後呢?(22278, 1991.10.28

 

我們知道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以愛為基礎的陽性與陰性存在於進化之前。進化論確實是個問題。陽性與陰性是通過演化而生成的嗎或者在演化之前就有的?實體存在是基於愛而且是因為愛而生成的,男人與女人、雄與雌、公和母都是為了愛而結合在一起。像進化這樣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過,早在有進化之前,實體存在便經由愛的概念創造出來,因此,進化這詞對男人與女人、雄性與雌性等都是很不合宜的,因為,他們都是為了愛而生。(223246, 1991.11.10

 

在創造初始,還沒有進化論說法前,就有了愛、陽性與陰性的概念。男人與女人應該要為了愛而結婚,一旦結了婚就必須結合成一體。他們是為了什麼目的而結合?完全是為了完遂愛的目的,跟進化論完全無關。

 

我們可以承認與創造的公式一致的觀點,但是,對於雄性進化成雌性,女人進化成男人的論點,我們卻無法苟同,這是不可能的。陽性與陰性可以結合的動機是愛,這一點是無可否定的。從陽性與與陰性的角度來看,進化論絕對不可能成立。所以,我們說陽性與陰性生成的理由是什麼呢?是為愛。(224126, 1991.11.24

 

本來,進化的概念不會出現在宇宙裡,而發展的概念起初是基於愛而開始的,神的創造理想是籌劃由愛的概念帶來發展。愛的概念存在於進化之前那麼對於連結於愛概念的陽性與陰性,我們怎麼能夠從進化論的角度來加以理解呢?愛的情懷在進化之前就有了,而且其根源甚至跟該存在本身無關,在男人與女人生成之前就有了。因此,概念在先。那麼,什麼是愛的本宮?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嗎?(224143, 1991.11.24

 

既然提到了進化論,我們不妨談一談,在礦物界裡存在著陽與陰;在動物界裡有公與母,而在植物界裡有雄蕊與雌蕊。一切都以陽性與陰性的相對關係而存在,在人類世界則有男人與女人。男女的生成會不具備任何理由嗎?他們為什麼而存在呢?一切存在在各自的層次上以愛為中心,在主體與對象的關係裡進行授受與互動。(240290, 1992.12.13

 

你們不知道,進化論對基督教所造成的毀滅性打擊其力道有多大呀。但是,如今已經來到了可以用我的雙手推翻進化論的時代,你們打算繼續相信進化論嗎?要相信文牧師所說的,是相信進化論?現在已經來到必須把一切都加以整頓的時候了。進化論是個大謊言,如果愛的力必須經過數千萬代那麼,阿米巴怎有可能通過好幾千道愛之門而變成人類呢?試問阿米巴自體裡有這種一飛沖天的能力與資質嗎?(240297, 1992.12.13

 

2.進化論是過時的思想

 

就今天世界上的主流思想而言,概念與實存成為哲學界的兩大主流,其爭論演變為有神論與唯物論以及左翼與右翼的衝突,這種衝突給世界帶來大的損失。尤其是左翼理念,它藉著進化論而掌握了世界性的霸權男人與女人的概念或者愛,何者為先?在有男人與女人之前就有了愛的概念,因為在那之前就有了愛,所以,男女被造是為其做準備的,也就是,為了配合愛的概念的。

 

因此,概念與實存並不是分立的,共產主義並不知道,概念與實存可以藉著愛而達到調和統一。(228162, 1992.3.27

 

關 於進化與神的創造何者為先的問題過去以來一直是世界上許多學者討論不完的課題。進化的概念是在愛的概念之前就有的嗎?何者為先呢?那必然不會是進化,因為 進化是在愛的概念存在很久以後才有的。最先被造的是由成對系統組成的宇宙,然後,由於在不同存在之間的結構相似性才有了進化論的產生。你們需明白,並不是 因為宇宙是根據進化論的教導所創造,因此,才有進化論的出現。

 

各種鳥類的結構都相似,然而,物種間的差異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請問麻雀和鵐能不能夠交配下幼鳥呢?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從阿米巴到人類之間存在著好幾千個階段不同物種,所以,能夠不顧這些差距而讓阿米巴一下子就轉化成人類嗎?絕對不可能。物種的分化是絕對的。(22861, 1992.3.3

 

問題是哪裡可以找得到使共產主義者也願意回轉信服並承認活活的神存在的理念,我們怎麼設定一個標準,藉以絕對地否定唯物論與進化論,進而使我們的心與體合而為一並且成為一個調和統一世界的理想出發點呢?這是世界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著的問題。

 

共產集團主張進化論,而宗教圈則堅持創造論,因此雙方彼此爭論著。這世界性的集團所宣導的都以失敗告終,因此,這類世界性的基礎不應該成為出發點。應該奠基於個人的層次上,因為是一個人出了錯而帶來這樣的結果,所以,應該由個人在唯心論和唯物論之間做個選擇。

 

除非消除進化論並且以創造論為基礎以絕對的神為中心樹立絕對價值的核心,否則這世界會變得動盪不安。(27096, 1995.5.7

 

由 於當前進化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唯心論、唯物論等等彼此之間的紛擾而使得我們世界的思想領域陷入矛盾與混淆裡。因此,只有在絕對真理樹立起來以後,才 有可能形成一個絕對價值觀的世界。絕對價值觀的存在是永恆、不變而且唯一無二的。因此,當我們思考,宇宙中永恆、不變而且唯一無二的原理是什麼時,我們得 到的結論是,主體與對象以及因與果之間的愛的關係就是我們所求的原理。(89226, 1976.11.27

 

如今人們關注的重大問題是:進化論與創造論兩者之中,何者為真?是誰確立了進化的方向?宇宙本身能夠決定得了嗎?是演化中的存在自身做了決定的嗎?另一個問題是,那個存在是怎麼培養、付出並增長能量以便與更高的領域建立關係。

 

以上這些事只有通過神才有可能辦到,這個問題是無法用科學來加以解釋的。因此,我們說,物質也是跟人一樣,懷抱著想與神成為一體的願望。這就是它的目的,所有的存在都是一樣,如此看來,人類是實體世界所有存在的主要代表。(111127, 1981.2.8

 

思維的源頭在何處呢?有些人說,我們的,另有些人說,我們的心情裡。那麼,到底我是在心裡還是在腦子裡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是結果性的存在,那麼,我們是怎麼生成的即,我們的起源是什麼?這就是問題所在,我是從哪裡開始的?

 

一般來說,人們相信人類是動物演化而來,但這是一種迫不得已而虛構的簡陋的理論為了形成邏輯性的說法,該理論作為一種權宜手法而被捏造出來,不過,我們無法確知真有進化這種事發生過。我們的心的基台來自阿米巴嗎?我要問的是,阿米巴是我們的心靈祖先嗎?進化論宣稱,所有存在都從阿米巴開始並發展而來的。(11768, 1982.2.1

 

當前哲學理念是怎麼解釋關於人類存在的問題呢?我們必須從最根本的層次去研究,才能回答人類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們已經從理論上加以探討,提出「人是如何產生的?」但是,對於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即,「人類什麼?怎樣才是真正的人類?」我們還沒有獲得一個定論。所有學者和著名的哲學家都在思考人類存在的問題,但是都沒有得到一個結論。「人是什麼?什麼是人類的起源?」即便是以進化論或創造論的思想來說明,這個問題仍然未獲解答。我們仍然沒有獲得一個滿意且妥當的結論。(170144, 1987.11.15

 

孔子的教導即使在古書裡也相當模糊,因為他不知道人格神,天父。雖然必定有個我們所源出的父親,但是孔夫子卻不認識祂。佛教也談論萬象歸一的原理,但是卻不知道有個人格神。稍有偏差,他們就有可能走到支持唯物論與進化論的路上了,因為他們是站在進化論式見解之發展的信仰基準上,因此,很容易就陷入唯物思想的巢臼裡。(198257, 1990.2.4

 

法國大革命之後,從人主義通過啟蒙思想而發展為共產主義在這過程當中,共產思想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結合強大起來,其結果是,基督教被推入了毀滅的泥沼中。(21365, 1991.1.14

 

今天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由能量所組成,然而,他們並不明白,在產生能量之前必先有相對關係的作用。混淆的產生是因為不知道以下事實:因為有相對性作用的存在,所以必定也有主體與對象。當我們根據主體與對象概念來對創造之事作個論斷時,則進化論就會在根基處毀。(131212, 1984.5.4

 

我聽說美國許多主流大學不講授關於進化論這類主題了,那是必然的。因為這個理論宣稱「一切存在都是自然生成的!」但是,如果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自然生成的,那將會是多麼荒謬可笑啊!要是你提出,「自然生成?那麼,自然界裡有沒有個主體性格呢?」他們必定會回答,「那我們可就不知道了。」說這種話是多麼荒謬啊!為什麼會出現主體性格呢?他們會答說「自然就會發生,以一種生理學作用、一種發展性的現象發生的。」如果你繼續提問,「果真如此,那麼,那種現象又是怎麼發生的呢?」那麼,他們給的答案一定是,「沒有人知道,現象就是那樣發生。」在這論爭裡找不到任何邏輯。沒有因就不可能有果,不可能有任何科學邏輯會否定因果法則。(159267, 1968.5.19

 

進化論如今已經成為流逝的時代所殘留下來的歷史遺物。 進化論不是宣稱進化帶來發展嗎?果真如此,那麼,為什麼不會發生反向進化呢?為什麼不會發生反向或者任何方向,比如,向東或者向西的進化呢?是誰決定了演 化的方向呢?演化中的存在有沒有決定自己發展方向的能力呢?要從阿米巴發展成為人類需要通過無數往上提升的層級,是誰確定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方向?換句話說,為什麼創造是往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呢?(166212, 1987.6.7

 

所 有宗教經典裡的一個缺憾是,它們都不解釋創造的理論,不談論神創造的目的與過程。所以,就有根據各種形態的邏輯為基礎而撰寫的論文出現,但是因為他們都不 涉及創造論的種種,所以,也就不知道創造的方向與目的。因此,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於是就出現了進化論和其他有害的思想,並且喜歡做什麼就 去做。因此,我們應該徹底明白創造論。接著,我們必需探究,為什麼這個世界會變得這麼邪惡,與創造方向和目的大相徑庭。在挖掘出其原因何在以後,我們必需 回溯到起始點想法子解決,為什麼在宗教經典與歷史書上所記載的歷史路程裡,所有的國家都難逃覆亡之命運?必須要出現一個在一般常識的觀點上,可以讓所有人贊同的邏輯性歷史觀。(212323, 1991.1.11

 

在一個絕對愛的關係裡不能夠有第三者的介入,如果這個道理成立,則進化論就站不住腳了。阿米巴無法獨自發展,它必須通過陽與陰的關係以及一道道的愛之門才能夠發展到新的層次上。所有宗教教義教導愛的相對關係,並且根據天法絕對排除第三者介入這愛的關係裡,基於這些,我們就可以得到進化論無法存續的結論了。(203343, 1990.6.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ph20002000 的頭像
    pcph20002000

    統一教-繼承神的真愛

    pcph2000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