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愛家庭?因為它是一個可以自由分享愛與幸福的基地。因此,每個人都會思念自己的故鄉,思念著父母和兄弟姊妹所在的地方。(38–328, 1971.1.8)
家庭是個美好的地方。好在哪裡?因為有爸爸媽媽所以美好,因為有哥哥姐姐所以美好,因為有弟弟妹妹所以美好,因為有親朋好友所以美好,因此,每個人都會懷著思念本然故鄉的濃濃鄉愁。人對故鄉的思念甚至超過了對國家的思念,即使生活在韓國,仍然會思念著故鄉。(23–151, 1969.5.18)
各 位,家庭為何美好?因為家庭是我們以父母的愛為中心自由活動的基地,它也應該是神自由活動的舞臺。即使外表多麼寒酸,但只要是由閃爍著愛的光芒的人所組成 的社會,神就能享受到自由。是不是這樣?到某些家庭作客會感到不自在,是吧?為何會如此?那是因為缺乏愛的因緣,當愛的因緣欠缺四方性時,就會造成尷尬的 氛圍。因此,我們所要行走的是人格之路。
其 實,一個家庭的美好之處並非取決於你們自己。家庭中的最高價值是什麼?是父母。對每一個人來說,權力、知識、名譽以及金錢固然也很重要,但都比不上「父 母」的重要性。排序在「父母」之後的,依次是你們的配偶以及子女。事實上,在各位的家庭中還有比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物嗎?沒有。
擁有父母為什麼美好?配偶和子女又為何如此重要?那都是因為愛的緣故。父母之愛是子女絕對需要的,兄弟姊妹間的友愛或子女對父母的孝心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112–290, 1981.4.25)
各 位,在你們的家庭中,誰是你的最愛?是父母,對不對?為何最愛父母?因為父母以愛為中心,一生都站在與我們最接近的位置,時時刻刻都與我們保持著聯繫。其 次,應該是丈夫或妻子,丈夫和妻子之間的愛是無條件的,絕不能附加任何條件。即使這份愛與神所賜的永恆之愛並沒有任何絕對密切的關係,但只要那是夫婦關係 中所締結的愛情,這份愛不就是為這家庭帶來幸福與和睦的最佳因素嗎?
家庭中還有一個寶貴的因素,那就是子女對父母的愛,以及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假若子女對未來滿懷希望,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愛父母,甚至願意為父母犧牲自己,那份子女的愛必能為家庭帶來幸福,那就是純粹而真正有價值的愛。
如此,只要一個家庭圓滿地具備了父母的真愛、夫婦的真愛以及子女的真愛,這個家庭就是人世間最理想的家庭。(《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14)
在生活中,當我們認定某人是幸福的人時,那幸福的基準通常是什麼?具有外在的能力、權勢以及權位,就能宣稱是幸福的人嗎?不能。擁有世人羡慕的萬貫財產,就是幸福的人嗎?不是。擁有最淵博的知識且身居能左右世界的重要地位,就是幸福的人嗎?僅僅憑藉著這些,人絕對無法得到幸福。(23–11, 1969.5.11)
即使有人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已讓自己心滿意足而四處炫耀自己的幸福,那些身外之物也不足以成為幸福――充其量只不過是幫他獲得幸福的條件,但畢竟不是幸福本身。
那麼,幸福的前提是什麼?人不能沒有深愛的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沒有任何人能否定這一點。其中哪怕缺少一項,都會在人的心中留下相應的傷痛和遺憾。(《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13)
這 地上的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家庭是幸福的基地。既然是家庭,就必須有父母,沒有父母的孩子稱之為孤兒,人們將他們視為可憐的人。家庭中除了父母,還有夫妻的姻 緣,沒有父母固然令人憐憫,失去伴侶同樣非常可憐。一對曾經無比恩愛的夫妻,會在痛失愛侶的那一瞬間陷入悲苦與不幸的深淵;而沒有子女也同樣是不幸的。(23–11, 1969.5.11)
家庭必須有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此時這個家庭才能成為幸福的基地。神復歸人類的目的,毫無疑問,也是為了實現神自身的幸福。神尋求的理想與幸福基地無法脫離人類而存在,只有與人建立了關係,才能使神與人的理想與幸福達到一致。
我們的幸福來自家庭中圓滿和諧的情感生活,神也是如此。
幸福來自何處?人可以哼著小調歡迎的那種環境來自何處呢?來自家庭。一旦發生情緒上的問題,就無法實現家庭的幸福;假若缺乏心情和愛,也無法實現家庭的幸福。
沒有子女,父母就無法獲得幸福;沒有父母的子女也同樣無法快樂。假若有一個男人,就必須要有一個與他相伴的女人,相反地,對女人來說也是如此。
每一對夫妻都希望能在主體與對象關係上維持高次元的愛,並且必須擁有子女,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每個家庭都必須要有父母、夫妻與兒女。在一個家庭中,這縱向與橫向的關係必須合一。那麼,必須以誰為中心合一呢?
只 憑藉著人的力量是不足的,因為人類無法追求更高層次的價值。因此,假如存在著絕對愛的主體,每一對父母都將渴望能以祂為中心合而為一。當夫婦與子女以那位 主體為中心,以愛合為一體的地方,就是實現幸福與盼望的地方。我們應當歸結所有一切,並昇華至更具價值與刺激性的層次,而我們人類的愛無法做到這一點,唯 有在絕對的立場才能夠達到。(《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13)
我們的家庭與天國是相同的型態。家中有父母、夫妻、兒女和兄弟姊妹,因著愛,我們得以相互擁抱。在此,可以形成統一、連結生命,更可以實現理想。唯有學會尊重夫婦之愛和父母之愛,你們才有資格進入天國。祖父母將愛傳遞給父母,假若否定任何一份愛,都無法實現天國。
必須愛父母超過配偶、愛祖父母超過父母,這就是結論,這也是天國的核心與理想的典範。(《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6)
天國的起點不是個人,也不是國家,而是家庭。即使耶穌也是為了建立新郎新婦的因緣才來到世上。個人是天國的起點嗎?不,家庭才是天國的起點,家庭是完成天國的基本單位。
天國讓人流連忘返,是即使見了十次面、百次面也依然讓人思念的那一位所在之處。假如全人類都想去那裡,想見祂並與祂一起生活,世界就必定能得到統一。
但這並非瞬間就能實現。首先必須樹立個人的基台,然後必須樹立家庭的基台,並且必須將同樣的基台依次擴展到民族、國家以及世界。(《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2)
天國在哪裡?天國並非從天而降。為了使父親、母親以及孩子之間彼此授受的生活舞臺更加豐富、多彩多姿,將所有被造物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作為實現理想的條件加以使用,並百分之百地樂在其中,如此的地方就是天國。(《祝福家庭與理性天國》945)
你們必須明白,你們的家庭正代表著神國的主權。父母代表主權,子女代表國民,物質則代表那個國家的土地,因此,孝敬父母就等於是效忠國家,對父母盡孝就等於盡到了聖人的本分。雖然現今的家庭演變成各種醜行的起源,但神始終希望家庭能夠成為神聖的基地。
人必須擁有家庭。家庭中有父母、有子女、有萬物。那麼,能夠代替舊約時代、新約時代以及成約時代,並把這縱向的歷史橫向地展開的實體是什麼?是萬物、子女以及父母,是父母與兒女以及他們的所有物。這些都是家庭所需的內容。(《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3)
以神的愛為中心,夫妻合為一體,唯有如此,才能從這個地方形成夫婦天國。任憑誰都無法拆散如此的結合,也不必擔心有朝一日是否分離。各位所尋找到的是如何的愛?假如尋找到神的愛,你們的心與體就必須完全合而為一,使神的愛降臨在你們中間,進而實現夫婦天國以及家庭天國。
當父母完全合一、彼此相愛,而兒女們也擁有了如同父母那樣相愛的對象,如此才能實現家庭天國。只要父母成為「正」而兒女成為「負」的立場,就能形成家庭天國。(《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3)
愛的理想從何處開始實現?始於我們統一教會嗎?國家嗎?世界嗎?能夠統一世界卻無法統一自己家庭的人是不幸的。愛的理想必須從家庭開始展開。家庭是幸福的搖籃,因此,天國也開始於家庭。
為了在地上實現天國而來到的耶穌曾說:「我是新郎,你們是新婦。」這句話就是以家庭為依據而宣稱的。家庭中有哪些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子女,第三是夫妻,然後是兄弟姊妹。是什麼凝聚成了家庭?是愛。因此,什麼才能使家庭合一?也是愛。
愛 是不變的,因此,帶來祖父母愛的合一、父母愛的合一以及夫妻之間愛的合一。「愛」蘊涵著統一性,所以能使一切合而為一。「愛」還伴隨著人類生命誕生的動 機,因此,祖父母的生命將獲得延續,理想也將獲得延續。祖父母會將這一切傳承給父母,即傳遞給子女。祖父母的子女是父母,父母的子女是我們。如此,以愛為 中心的地方就是天國。否定其中的任何一項就無法實現天國。
神是愛的主體,統合了過去、現在與未來,因此我們對父母的愛應超過對配偶的愛,對祖父母的愛則應超過對父母的愛。
男人象徵天,女人象徵地。男人是主體,因此不喜歡受到任何干涉,女人則更喜歡獲得愛而不是給予愛。男人象徵天,女人象徵地,因此男女的結合意味著天宙的結合。只有愛才能主管天宙,因此,唯有當人類以愛為中心,才能成為天宙的主體,而且要將對象視為比天宙更大的存在。如此一來,唯有不變的「愛」才得以連接天與地這兩個世界。
用一生譜寫愛的人將會前往天國,因為靈界是以愛為中心的世界。假如每個人都能徹底地與神合一,男人與女人就能自然而然地合而為一;假如出現了完美的夫婦,天與地就能得到統一。
何處是神最嚮往的地方?因為愛產生於男女之間,所以,神渴望臨在於真男人與真女人相愛的地方。因為神的蒞臨,那份愛將成為永恆的愛,並且帶來永恆的統一,同時持有永恆的生命和永恆的理想。因此,掌握這份愛的人將會佔領所有一切。
以真愛為中心所建立的家庭,其目的並不僅是為了家庭,而是為了實現天國。為了實現天宙的合一,我們必須以如此標準為中心,將此目標從家庭擴大到民族、國家、世界乃至天宙,然後再回歸到家庭。(48–10, 1971.8.31)
「天國」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雖說是極樂世界或天堂,卻不是自己獨自前往的地方,而是必須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同前往,如此的地方才是天國。進入天國的祕訣是什麼?天國並不是以個人為單位進入,而是以家庭為單位進入的,不僅以家庭為單位,還必須帶領整個宗族進入。因此在地上,能夠在神的懷抱裡擁有眾多族人也是一種福氣。
我們經常稱讚兒孫滿堂、財源廣進的家庭是有福的,是吧?假若想獲得如此福分並進入天國,個人是辦不到的,必須以家庭為單位進入。
天國絕對無法獨自一人進入。文老師解明之後,發現真正的天國與基督徒們長久以來的信仰所假想中的天國,有著天壤之別。天國原本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進入的地方,也就是必須整個家庭一起進入。必須是家庭!以神為中心,能與父母、兒女共同生活的地方才是理想的世界。設身處地想想,假如爸爸在地獄,媽媽在天國,姊姊在地獄,弟弟在天國,這種情況下,即使自己去到天國,難道高興得起來嗎?因此天國必須一起進入,而且是整個家庭一起進入。(《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8)
天國,是未墮落的人在神的愛的懷抱裡舉行聖婚,繁衍蒙受神喜愛的後代子孫,在地上擁抱著神的愛生活,然後舉家前往的地方。自己單獨進入,兒女卻被阻擋在門外,還能算是天國嗎?
但 是樂園就不相同,無論夫婦或父子之間締結了如何深厚的情感,屆時都會形同陌路、勞燕分飛,那裡與家庭絲毫無關。這怎麼可能是真正的天國?全家人陪同父母一 起進入,並以神為中心相親相愛的世界才稱得上是天國。明知兒子在地獄受盡折磨,父母怎能在天國安樂享福呢?這怎能算是天國?
統 一教會所說的天國,不是一個人的天國,而是全家人的天國。思索看看神的創造理想,天國是男人與女人分別進入的地方嗎?不是。天國是兩個人並肩攜手步入的地 方。父親進入,母親就進入;父母進入,兒女就進入,這才是天國。天國,應當是爸爸、媽媽同去,假若只有爸爸去到天國,媽媽卻去了地獄,怎麼可能成為天國 呢?(《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9)
根據原本的創造原則,天國是以家庭為中心進入的地方。只有當父母、子女、自己的所有家人和族人全都進入,人們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假如子女進入天國,父母卻陷在地獄,這算什麼天國呢?
因此,開闢通往天國的道路時,統一教會必須開拓的是家庭基準的道路,否則就無法進入天國。必須以家庭為中心,擺脫撒但得以控訴的任何條件,擺脫歷史性、時代性的控訴條件。(《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50)
神並不希望丈夫和妻子分別前往天國和地獄,那並不符合神的創造。神的理想,是希望父母與子女形成合一的宗族、民族和國家。難道不應如此嗎?但是,由於人的墮落,產生了地獄。(《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9)
為何深愛的人死亡會帶來悲傷?失去深愛的人,悲傷就會在瞬間將我們淹沒,那是因為滿溢在宇宙中的超自然力量發揮作用的緣故。
當這股力量連綿不絕地進入人體時,人便能以與神之間的縱向關係為中心而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可是當深愛的人去世時,這股力量就會離「我」而去,我們也將立即感應到。這是件悲痛的事情。因為原本應成為百分之百合格品的「我」,卻要自此被貼上「不合格品」的標籤。
我們的人生追求的是完成,而當我們擁有與此相反的不合格要素時,宇宙的力量就會排除與此相應的要素,這時的表現就是痛苦。各位一定要明確地了解這一點。(《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01)
失去深愛的父母,孝子將會感到無以名狀的悲痛,同樣地,當父母失去子女時,也會悲痛欲絕。這件事放在夫妻之間或我們的子孫身上也都會帶來相同的感受,這是亙古不變的人之常情。假如你們的丈夫或妻子去世,你們也將會痛不欲生。
根據宇宙的原則,父母、夫婦與子女的三階段必然合而為一,並以神為中心形成四位基台。因著宇宙的如此原則,不合格的人將會被合格圈驅逐,繼而感到痛苦與悲傷。
各位,妻子去世,丈夫為何落淚呢?那是因為可以獲得兒女的第三目的之夢想破碎了。既然達不到理想的彼岸,就只得倒下去,只能等待死亡,只能暗自哭泣。
電也有正電和負電,少了哪一個都無法讓另一個發揮正常的作用,人生之道也是如此。(《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03)
沒 有子女的人將會對自己的人生抱憾終身。說不定有人會想:「即使沒有孩子,夫妻恩愛也是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天理法度是由四位基台的原則所構成,因 此男人與女人一旦結合,就必須生兒育女以形成四位基台,這是宇宙的公法。無法形成四位基台,就是不合格,而且只有兒子也不夠,倘若只有兒子,就只能體會到 對兒子的愛,卻無法瞭解對女兒的愛。各位,僅僅憑藉著某人的講解就能夠領略蜂蜜的滋味嗎?言語上的解釋是蒼白的,在解釋之前,應該先讓聽者親口品嚐蜂蜜的 滋味,然後再為他講解。
那麼,沒有兒子的人為何會感到遺憾甚至不幸?在那些只有女兒的父母眼裡,那些有兒子的父母是最值得羡慕的人。不過西方人在這方面稍有遲鈍,因為他們過分強調個人主義思想,結果反而導致失去這些情感。既然失去,如今,就必須重新尋找回來,因此他們也開始借鑒東方的思想。
我們的家庭應該是有丈夫、妻子以及兒女的家庭。倘若家庭成員完全融為一體,從頭至尾配合著天運的節拍一直行進到目的地,這個家庭就會蒙受永生。人無法獨自得到永生,即使一個人獨自獲得了永生,他也必須在永恆的世界中背負痛苦的包袱而無法享受幸福。(《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04)
我們必須愛別人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子女,就如同是愛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子女一般,如此才能展開上下、左右以及前後的關係,唯有展開如此關係,縱向的心情基準才能落實扎根並產生天道。因此,我們必須實踐那些內容。因為我們統一教會實踐著這些,所以才能夠建設理想的家庭。
所謂教會,就是把縱向根基朝向四方橫向展開的單位,因此,數量越多越好,為什麼?唯有如此,才能從家庭時代橫跨到宗族圈,再從宗族圈橫跨到民族圈。因此,你傳道越多,天的基台就越能因你而變得牢固和壯大,也越能夠提高你在神眼中的人格價值。
因此,我們在這縱向中心需要做什麼?需要橫向地再次顯現縱向的內容。(70–152, 1974.2.9)
爸爸媽媽的合一必將帶來家庭的發展,父母與子女的合一必能發展成更高次元的家庭。那麼,一個家庭與親戚之間的合一將會帶來什麼?將會樹立新的民族正氣。
我們必須銘記,當這一切朝向更高次元發展時,就會帶來環境上的團結;在國家的基準上,會成為忠臣的血脈而流芳千古。(《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21)
再過不久,文老師就成為爺爺了,你們也同樣會變老,成為奶奶或爺爺。身為兒女而出生、結婚,成為爸爸媽媽,再成為爺爺奶奶,這就是人生。既然人生的公式路程就是祖父母、父母、夫妻以及兒女,假若不愛他們,就是違背天理。針對這些,假若無法歸納出根本性的結論,就無法整頓世界。
西方的爺爺奶奶們很可憐,你無法想像他們是何等羡慕東方的風俗習慣。原來東方思想是把爺爺奶奶當作神加以侍奉,每個孩子都會按時問候七老八十的老人,那多麼好啊!
最年邁的爺爺是誰?是神。比爺爺更老的是神,比兒子更年輕的也是神,因此不愛世人就無法愛神。論年長,神的年紀最老;探討有無限未來的青春,神又比任何人都更有活力。這就是我必須愛的神,因此我必須愛神懷中的全人類。就連去靈界的所有祖先,也希望在神的愛的領域裡懷著希望而生活,因此,我還必須愛歷史上所有的祖先。唯有如此,我才擁有資格跟隨神而追尋愛的正道。(70–152, 1974.2.9)
我之所以不建教堂,是有理由的。教會的目標並不在擴充人數,而且,天國的發源地也不是教會,而是家庭。也就是天國從家庭――新 郎新婦開始萌芽。女人的誕生是為了與男人相遇,男人的誕生是為了與女人相逢。孩子從睡夢中一覺醒來,就會呼喚媽媽。丈夫應懷著比孩子尋找媽媽更迫切的心情 呼喚妻子,未曾如此呼喚的人是可憐的,妻子亦當如此。夫婦之間應始終愛著對方,過著琴瑟和鳴的夫婦生活。假若能如此生活千萬年,即使容顏老去也絲毫不會羡 慕青春少年。(《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4)
男人與女人必須經歷聖言的時代和實體的時代,才能迎接與神相逢的那一日,而且唯有迎接相逢之日,才能體驗天國的生活。一旦相逢,就應當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你的心就是我的心,你的心情就是我的心情,你的模樣就是我的模樣,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你的傷痛就是我的傷痛。一旦進入如此不分你我、心心相印的境界時,天國家庭就能建立起來。只有在地上達到如此境界,才能實現天國的家庭。
真愛包含著什麼?包含著父母之愛、夫婦之愛和子女之愛。除非樹立彼此為對方犧牲的傳統,否則就無 法長久持續,愛必將遭受破壞。因為父母為子女犧牲一切,父母與子女之愛的因緣才得以永續。相反地,一旦孩子領受過真正的父母之愛,就絕對不會對父母不孝。 同樣地,當丈夫與妻子都能將對方的付出銘記在心並懷著感恩的心情,更愛對方並願意為對方犧牲自己時,就會有上天的祝福降臨到那個家庭。如此的家庭才是神願 意造訪的福地。
天國的生活開始於何處?開始於家庭,而不在他處。天國就是家庭的擴大與延伸,天國並未脫離家庭之外。當你擁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時,必須懷著與全世界的男性或女性合一的心情。能夠如此樹立愛全人類之條件的場所,就是家庭。
如今,文老師覺得必須將家庭的規範――天國家庭所應持有的生活規範,傳授給你們。我們統一教會的組織是家庭組織,凡事要以家庭為主。將來,我們統一教會的禮拜也要從講道的形式改為報告的形式。報告的內容應該是某個家庭引以為榮的內容,因此,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禮拜。如此,應該以優秀的家庭為榜樣,引領不足的家庭共同建設家庭的天國。必須明確地知道,倘若不實現家庭天國,就無法實現地上天國。(《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45)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