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以愛為中心的人生旅途
1)人為何誕生
生命在先?還是愛在先?人們對這個問題可以各執一詞。可是到底是哪一個在先呢?是愛在先。若沒有愛,就不可能產生宇宙根本的存在起源,更談不上存在價值的問題。(143–277, 1986.3.20)
在我們探討生命起源的問題時,關鍵是要解決生命在先還是愛在先的問題,然而我們迄今都沒認清這個問題。其實,並非是生命在先,而是愛在先。後者要順應於前者,因此為愛獻出生命是理所應當的。
這 個問題理清之後,就會引出「人生正確的生活方法是什麼」的問題。結論是,既然人從愛誕生,就註定要行走愛的道路,並且要為愛而死。我們要尋找的不是小宇宙 所歡迎的愛,而是大宇宙所歡迎的愛;我們要誕生在神、天使世界、萬物乃至我們的父母都一致承認的大宇宙之愛中,在那裡相愛並且死去。這才是人出生的目 的。(《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83–164, 1976.2.8)
人的誕生並非取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那麼,是由父母的盼望決定的嗎?不,是在神的盼望之下誕生的。我們都是通過神的代身――父母的愛誕生的。即通過神的代身――父母的愛誕生為新生命體的,就是「我」這個存在。
愛,具有創造全體的力量,因此,「我」是得到宇宙全部的愛而誕生之全宇宙的核心存在。
因愛而誕生,因愛而成長,因愛而生活並留下愛,這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在自己家庭中完成宇宙的核心――愛的使命,這是最有價值的事。(《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人必須明白自己為什麼誕生,人的誕生不是為了知識或權力,人為愛而生,也因愛而生。愛為何如此偉大?因為愛是生命的源泉。
讓你們誕生的是父母的愛情,而不是他們對錢財或知識的追求。既然因愛而生,就要結出愛的果實,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子女的理由。
只有當夫婦一體並擁有子女這個對象時,才算是圓滿的。(《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人脫離愛就無法存在,所以可以說「我」這個存在是以愛為基礎而生活的。同樣地,一切萬物的存在也都始於神的愛。
既然萬物的存在以愛為起源,我們就更無法否認作為被造世界之中心的人也起始於愛的事實。(《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就因為人始於愛,又在愛中得以成熟,所以脫離愛的基準,便無法存在。(《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2)以愛為中心的創造本然生活
人類存在的原因是什麼?人類存在的原因在於愛。那麼人類存在的目的又在哪兒?人類存在的目的是完成愛的理想。人類因愛而生,所以要把建立、擴大、連接並完成愛的基台當作人生的目的。
原因既是愛,目的也應以愛達成。為此,處在相對關係上的男人與女人應以愛為中心合為一體,連接前後、左右、上下的關係。(《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不過,縱使我們確定了絕對的存在,確立了絕對的目的,但若無法從中體會快樂,仍是毫無意義的。人要從生活中感受到活著的樂趣。
其實生活是有目的的。達到了目的時,就會從中發現勝於本身的某種新的存在。那會是什麼?各自從男人或女人的角度來看時,對他們而言什麼才是最寶貴的東西呢?是愛。
只有愛,才能成為與之連接的幸福因素。一個人縱使樹立了再好的目的,但若他不能建立主體性之愛的權威來主管那個目的,便得重新追求新的目的。因為,目的的終點不得高於愛。(29–130, 1970.2.26)
你們為什麼而活?也許有些人是為了吃,有些人是為了工作,還有些人則是漫無目的地生活。
人為什麼而活?若能說是為了愛而活,那將是多麼精彩的回答!人作為愛的果實出生,體驗著愛而生活,最終則回到神永恆的愛的懷抱之中,這就是創造本然的人生。(《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4)
因愛而生,在愛中成長,然後與另一層次的愛相連結,這就是離開父母的愛,轉而尋求配偶的愛。我們可以把父母的愛當成蘇生期的愛,而把夫妻的愛當成長成期的愛。不過夫妻之間再怎麼相愛,沒有子女,就達不到愛的完成。
因此,婚後會渴望得到子女,這就是完成期的愛。經歷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和子女之愛的這個過程就是人生的根本內容,也是實現神的創造理想――愛的理想之根本途徑。(48–11, 1971.8.31)
生命來自於愛。生於愛,在父母之愛的澆灌下成長,再遇到心愛的妻子或丈夫相親相愛,最終在愛中死去,這就是人生。因此,本然的人生中不應該存在著痛苦或悲傷。(《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原本應以愛為中心形成縱向與橫向同時結合的基準,形成使父母的愛、夫妻的愛和子女的愛彼此結合的根本位置,這個根本位置也就是宇宙的根本位置,它要成為聚集全宇宙的位置,成為整個宇宙的所有細胞方向所指的位置,而靈界所有的神靈亦將在此聚集。
不僅如此,這個位置將受到保護,不受任何侵犯。這個位置若被破壞,就會招來莫大的災難,因此這個位置必須得到完整的保護,為此則需要某種形態,用統一教會的原理術語來講,那就叫做「四位基台」。(《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6)
3)人類永恆的生命要素是愛
不要忘記,在胎兒期,我們從母親身上吸收的不僅是營養,還有愛。同樣地,生活在地上的人類,不僅從宇宙(自然)吸收了物質性的營養,更從神吸收了生命的本質要素――愛。(《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陽光是植物的生命要素,愛卻是人類的生命要素。我們的心願是建設能永遠分享愛、稱頌愛的地上天國和天上天國。(《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人由愛誕生之後,在愛的滋養中度過少年期。
但是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只靠父母的愛就不夠了,因此會以兄弟姊妹的愛和宗族的愛為中心拓展橫向的愛。在天地間所有愛的灌溉下,人逐漸走向成熟。
尤其進入青春期後,人開始渴求異性之間的愛。通過與異性相愛,人進入到綜合性之愛的領域中,逐漸走向愛的核心。(《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因愛而生、為愛而活。「我」的路就是愛的路,活著就是為了得到愛、守護愛,建設一個愛的環境圈。為了愛,女人會精心地裝扮並保養自己,我們會努力工作、發奮圖強,為了得到高貴的愛,我們能夠戰勝人生的一切困難。(《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6)
我們一出世就得到了父母的愛,而且只要父母在世,不管是少年時代、青年時代還是壯年時代,都會得到愛。如果接受父母的愛而成長,橫向的夫妻之愛則會自然地展現在各自的面前。(《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結婚是什麼?是為了讓男女探索各自未知的異性領域而舉行的入學儀式。所有的學分都達到A+,丈夫與妻子才會高興。生兒育女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愛世界的方法,沒有兒女就無法與未來相連結。作為與未來世界相連結的教育教材,神把子女賜給了我們。
還要明白:孝敬祖先或祖父母是為了得到靈界的教育。以愛為中心銜接著這一切,祖父和祖母、丈夫和妻子、兒女們都以同一個愛為中心連接在一起。
猶如人體的血管,從靈界的千萬代祖先到未來的子孫都可以相通,這既可成為靈界的組織,也可成為宇宙的組織。所有一切都會臣服在它的面前,因此,成為愛的僕人、愛的奴隸,可謂是最大的幸福。(《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4)神的愛是怎樣的
要如何描繪神的愛呢?
那 種感覺就像暖洋洋的春天,天上白雲悠悠,地上遊絲繚繞,昆蟲四處飛舞;螞蟻成群結隊地爬進爬出,似乎也想早一點欣賞這個世界;在潺潺的小溪邊,柳樹長出了 新芽;青蛙唱著春天的歌,歡迎成群飛舞的蜂蝶……。此情此景無法不讓你感到心醉,你會覺得心曠神怡、舒暢無比,大有「願長醉不醒」的感覺。
神與祂尋找的理想對象所營造的氣氛就像蜂飛蝶舞的花園一樣。這一切是不是光想著都讓人神往呢?你們這些呆頭呆腦的男人們恐怕還不太明白這些,不過那真是飄飄欲仙的感覺。 遇到思念已久的人,我們會激動地握住對方的雙手不放。若有人熱情萬分地握著你的手直喊:「哈哈,真是好久不見了!」你是不是也很高興呢?若有人對你的熱情 表示嫌惡,你就把他踹開吧!久別重逢時,這手是握還是不握呢?你們喜歡這麼做嗎?「喜歡。」只是「覺得應該喜歡」,是吧?有所體會,才是真的喜歡,不明所 以,何來真正的喜歡?若真的喜歡,就放不開握著的手了。在座的未婚女性們,想像一下當你們嫁為人婦、得到丈夫的寵愛時,會是怎樣的感覺?是好,還是不好?
人要誠實。有人愛你,你心中就無所豔羨,恨不得能與丈夫形影不離。對女人來說,能被丈夫用牛蹄一樣粗糙有力的雙手緊緊握住,那就是幸福,就算看電影也喜歡這樣的場面吧!
假如女人端詳著男人的手說:「啊呀,你的手真漂亮!」那話聽起來就很倒胃口,事實就是如此。
愛是永恆的。愛,不是兩個而是一個,愛就是要成為一體。男人與女人一旦成為配偶而相愛,就會如膠似漆地黏在一起,即使在肉體上不能達到這個程度,他們的心情也會緊緊地靠在一起,這就是神的愛。若能用這樣的愛生活,會怎樣呢?想想看,肯定會成為一體。(《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男 女相愛時,什麼樣的事都有可能體驗得到,對不對?但是,若你知道了走向神的路並真正品嚐到了神的愛,你就會發現世上的任何東西都無法與神的愛媲美。當一個 人嚐到了這種愛時,任何苦難都無法攻陷他,任何痛苦也不能打倒他。這絕對的解放圈肯定是存在的,不是嗎?關鍵是如何尋找到它。(39–240, 1971.1.15)
神的愛可大分為三大愛,那就是父母的愛、夫妻的愛、子女的愛,能夠使這三大愛合而為一的中心,則是神的愛。(173–278, 1975.11.23)
5)神的祝福是為了傳承愛和喜悅
對神來說,最榮耀的時光依次是擁有肉身時、喜得配偶時和子孫滿堂時,這些時光對神而言就像迎來了新世界的黎明。在神看來,抱著孫子是比擁有兒女更為榮耀的事。
神 在創造亞當之後,如何把祂的喜悅之情告訴亞當呢?祂必須讓亞當明白:「呀!我的喜悅簡直難以形容……」只有在亞當生兒育女時,神才能讓他明白這種喜悅,知 道嗎?人在小的時候可能不怎麼明白父母的愛,但等到組成家庭、有了孩子,就會逐漸瞭解父母的愛,明白了父母在養育「我」時是如何愛「我」的。
所以,子女找到配偶的日子就是榮耀之日,子女生兒育女的日子更是榮耀之日。(《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34)
我們要理解神的愛。我們要明白父母的愛並懂得侍奉父母,要知道丈夫的愛並懂得服侍丈夫,還應該明白子女的愛並懂得照顧子女,不要只知道命令子女,還要嘗試著侍奉他們、給予理解,如此,才能理解神的愛。沒有兒女,就是未完成的狀態,所以很難瞭解神的愛。
神對人類――子女的愛是超乎想像的。沒當過丈夫,便無法理解妻子;沒當過妻子,也就無法理解丈夫;而在子女成為父母之前,永遠都理解不了父母的愛為何物,所以沒有兒女,就無法成為真正的父母。(133–138, 1984.7.10)
父母盼望子女結婚,是因為想把所有父母的愛傳授給子女。父親去世時會想把自己的一切完整地留給子孫,所以需要有子孫。
愛,是永遠存續的;愛,是人類的最高願望,所以人人都願意繼承愛。只有留下這樣的愛,才能在靈界堂堂正正地走向神。
而能夠完成這種愛的地方就是家庭。通過家庭去天國,這句話的含義是指:在家庭可建立愛的一體圈。(《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34)
人要遵循原理原則。春季耕種,夏季開花,秋季收穫,冬季休養生息、讓內心獲得新生命的根源,而這將成為可在來年春天播種的新種子。
我想說的是,你們將來都應該成為父母,生下和你們一樣的孩子並養育他們成為優秀的人。(26–158, 1969.10.25)
如 果沒有孩子,為何會感到遺憾?那是因為無法形成圓滿的循環。從鳥類給小鳥餵食的身影中,可以瞭解母鳥那深情的愛。不知道在西方怎樣,在東方,人們對孩子的 喜愛遠遠超過了對長者的喜愛,人們會以恭敬的態度有分寸地對待長者,但對子女會傾注無限的寵愛。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能懂得父母到底有多愛子女。(《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34)
無論是誰,結婚之後都應該生兒育女,這樣才能擁有子女的愛和父母的愛。
但是西方人好像並不這麼認為,反而在逃避生兒育女的責任。他們認為子女會妨礙他們在婚姻上的自由,所以對生育孩子抱有疑慮。但是,生而為人,若不完成四位基台,就無從瞭解神愛人類的心情,也就無法進入天國。(《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934)
6)走向愛的中心之人生旅途
人,在父母的愛中出生、成長,並在橫向地擴展愛的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橫向的愛在遇到異性的配偶時,會達到初步的完成,當它進入到能夠代表天地之愛的基準時,就會收穫果實,那就是子女。作為愛的結晶,子女誕生在核心的心情基礎上。
在 男人和女人發自心情的愛情中誕生的孩子,會為他的父母開闢一條通向愛的核心之路,他們只要進入這個核心,就能見到神。通過生育愛的結晶,人能體會神創造萬 物乃至人類時的愛;於父母愛的澆灌下成長起來的人,在疼愛兒女的過程中,通過付出同樣的愛而體會到了父母的心情。父母傾注在子女身上的愛是本質性的愛,而 非物質性的愛。
即使天變地異、改朝換代,父母對子女的愛也不會改變。通過成為父母並愛惜子女,人可以揣摩神對人類付出了怎樣的愛,並通過體驗而得到確認。只有通過成為父母、疼愛子女,人才能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
這時他將更懂得孝敬年老的父母、以愛盡孝。做不到這一點的人不僅沒有資格成為父母,甚至要懷疑他對子女的愛是不是一種偽善。
人,應該通過成為父母、疼愛子女來體會神對人類的愛,從而更加真心地愛神。人必須懂得,愛的秩序和法則是:比愛子女更愛年邁的父母,比愛年邁的父母更愛神。(出處未知)
天地是一個球形的世界,人在授受橫向的愛之同時,展開轉動、形成初步的圓形。
當人選擇異性伴侶相愛時,就會收穫愛的果實、生兒育女、成為父母。這時,只要他們之間的愛之授受形成圓滿的循環,馬上就會在橫向的愛之基礎上產生縱向的愛,從而形成球形世界,同時也走向愛的中心。
通過愛的運動產生之愛的中心,也可說是被造世界的存在核心。地球之所以能夠存在,也是因為它圍繞著這個愛的核心而持續地運動,愛的中心凝聚了使運動得以永續的無限力量。通過愛的球形運動產生的中心,那是神所臨在的地方。
世上的所有被造物皆因為神的愛而被創造和存在,並且都向著神之愛的核心運行。可見,神就是愛的熔爐。(出處未知;126–245, 1983.4.24)
7)行走三時代的人生旅途
人, 通過母親的子宮誕生,然後在這地上生活一段時間,最終則面臨死亡。出生之前,人要在母親子宮中待上十個月。在子宮中,胎兒的自由是有限的,他通過臍帶在母 親營養的供給下發育,頂多也就是伸一伸手指頭、動一動小嘴巴、踢一踢小腿而已。但是對於胎兒來說,母親的子宮是個自由天地,是他生活的全部空間。十個月 後,他會出生在人世間而成長,此時的生活空間就是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地上世界,即人類社會。(《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人 誕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愛。所以,要紮根於真父母的愛,在父母的保護和愛當中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地度過二十年,得到父母充分的疼愛和包容,然後遇到愛的伴 侶,與相互為對方而活的天理之愛接枝。在這樣的一生中,只有體會到神的愛有多深,才能使神的對象之愛的實體圈達到完成,因此還要生兒育女、疼愛他們。(143–285, 1986.3.20)
對誕生在人世間的人來說,宇宙就像母親的子宮,所以人的生活好比就是胎兒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人類就在宇宙母親的懷抱裡度過百年人生。然而,如同胎兒不知道子宮外的人類世界,現在生活在地上世界的人們也同樣不瞭解下一站――無形實體世界的實存性。
最多也就從胎兒時未曾預料的人類世界是儼然存在的事實中,茫然地推測著死後世界的存在而已。
然而無論怎樣,我們必須明白,不管人類的證明與否,死後的世界是的確存在的,而且因為死後的世界存在於人類五官感知的範圍之外,所以必須通過宗教克服對它的懷疑。(《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人要經歷三個時代,動物界也存在著水中時代、陸地時代和空中時代,如此,一切都要經過這三個時代。
人是萬物之靈。因此,若想擁有主管一切萬物的資格,人必須經歷水中時代,譜寫比任何存在都完整的生活;也要經歷陸地時代,成為比任何動物都更有資格的存在;最後還必須經歷空中時代。
可是人沒有翅膀,沒有翅膀的人怎能飛翔呢?況且還要比任何鳥類或昆蟲都飛得更高、更遠,如何才能做到呢?很明顯地,用實體的肉身是做不到的,肉身跳得再高也飛不起來。
但因為人是萬物之靈,而神是靈的存在,所以要想站在神的主管圈中或對象的位置上,人的活動舞臺就必須與神的相同。
因此,若真有比每秒三十萬公里的光速還快的存在,那就是人,就是人的靈人體。(112–201, 1981.4.12)
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並不是唯一的,還有著靈界。那麼,我們要去的地方、要去生活的地方是哪裡呢?是靈界。靈界是充滿愛的空氣之世界,因此我們的一生是為進入永恆世界而做準備的期間。(140–121, 1986.2.9)
8)地上生活是與靈界節奏相配合的訓練場所
本人擁有豐富的靈界體驗,靈界覆蓋著愛的成分。地球的週邊包圍著空氣,而靈界則被愛包圍著。人在地上時必須吸入空氣再吐出二氧化碳,但是到了靈界,就需要呼吸著愛而生活。靈界不以今日之世俗的愛為中心運轉,在靈界彼此授受的是真愛。(145–267, 1986.5.15)
等你們去了靈界就會發現,那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對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子女有著充分之愛的人,即在家庭生活中對父母、配偶、兄弟姊妹、子女的愛累積了豐富經驗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他可以不受限制地到任何方向或任何地方去。相反地,缺乏愛的經驗之人心胸狹窄,到了靈界也會孤立自己,毫無自由可言。
父子之間的愛是縱向的關係,夫妻之間的愛是橫向的關係,兄弟姊妹之間的愛則是相互圍繞、彼此迴旋的關係,這三種關係互不相同。因此,只有在地上以這三種互不相同的方法獲得深厚之愛的經驗,才可以在去到靈界之後不受限制地展開縱向、橫向、圓形的迴旋。
比如說,因父母早逝而沒有得到父母之愛的人,因為缺乏了重要之愛的經驗,所以多少是個悲劇性的人;而沒有體驗過夫妻關係的人,因為缺失了人生的關鍵部分,所以在靈界會成為很淒涼的人。
至於沒有兄弟姊妹的人,則因為缺乏立體的領域而不能經歷完整的人生,所以在靈界會處在孤獨的立場上。(《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為何你們必須結婚?那是為了體驗父母的愛、夫妻的愛和子女的愛。
那又為何必須體驗這些呢?因為靈界是充滿愛的空氣的地方。要知道,為了接受與靈界節奏相配合的訓練,我們必須建立家庭。沒有體驗過這些就死去的人,到了靈界就無法與那裡配合,這樣的人和沒有鼻子、不能呼吸愛的空氣的人沒什麼兩樣。(《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62)
你們的生命來自於父母,然而比這更為根本的事實是,你們的生命乃是藉著母親的子宮、從神誕生的。
你們必須通過宇宙的父母、肉身的父母而尋找真父母,肉身的父母只是你要「經過」的父母,而死亡的瞬間是去見真父母之歡欣的瞬間。
那裡有著真父母真正的愛,我們把那個地方叫做「天上天國」。那裡的構成要素是愛,並且充滿著父母的愛。那愛不是自我中心的,而是可在犧牲、服務的原則下通過法度檢驗的愛。為了使我們的愛達到合格的標準,我們要愛宇宙、愛人類。地上生活就是以這種愛為目標的訓練過程。(《祝福家庭與理想天國》1072)
在這地上的生活多麼重要!它只有一次,這樣的瞬間只有這麼一次。地上生活與永生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是太過匆促的一個瞬間而已。因此要超越這瞬間的肉身生活,為靈界做好準備。(207–99, 1990.11.1)
留言列表